珊瑚鎮《從大閱兵中讀懂民族復興精神內核》☆
9月3日,天安門廣場上的閱兵式,鐵流滾滾、步伐鏗鏘。從抗戰勝利到民族復興,從保衛國土到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偉大的抗戰精神依然熠熠生輝。這場跨越時空的致敬,不僅是對烽火歲月的深情回望,更是我們破浪前行的力量源泉。 不忘其心、不移其志,讀懂“愿得此身長報國”的忠誠信仰。從抗日烽火中“黨指揮槍”的根本原則,到新時代“聽黨指揮、能打勝仗、作風優良”的強軍目標,中國共產黨的忠誠信仰歷經血火考驗而愈加純粹。無論條件多么艱苦、形勢多么險惡、戰爭多么殘酷,中國共產黨始終支撐起中華民族救亡圖存的希望,成為全民族抗戰的中流砥柱。回望百年崢嶸歲月,愛國主義始終是最強大的精神力量,激勵著一代又一代中華兒女堅定維護民族獨立和民族尊嚴、為祖國發展繁榮而不懈奮斗。閱兵場上每一個標準動作、每一件大國重器,都在證明唯有堅定理想信念,方能在復雜局面中保持戰略定力,在驚濤駭浪中把準前進方向。 敢于擔當、團結奮進,讀懂“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攻堅決心。徒步方隊如移動長城般整齊劃一,裝備方隊如鋼鐵洪流般勢不可擋。這震撼畫面的背后是人民軍隊高度集中統一的制度優勢,更是中華民族團結精神的時代映照。回首抗戰時期,山河破碎、民族危亡之際,中國共產黨以寬廣的胸懷和卓越的領導力,推動建立抗日民族統一戰線,廣泛凝聚起四萬萬人共赴國難、救亡圖存的磅礴力量。從“嫦娥”探月到“天問”落火,從抗擊重大自然災害到應對全球性挑戰,從推動脫貧攻堅到實現全面小康……一次次實踐證明,“團結一心、眾志成城”的精神偉力,始終是我們攻堅克難的制勝法寶。時至今日,站在新的歷史起點上,14億多中國人民正在中國共產黨的旗幟下更加緊密地團結在一起,結成了休戚與共、風雨同舟的命運共同體。 天下大同、和平奉獻,讀懂“但愿蒼生俱飽暖”的為民初心。從抗戰時期為人類正義而戰,到今天為世界和平護航,中國始終是世界和平的建設者、全球發展的貢獻者、國際秩序的維護者。閱兵場上的和平鴿、老兵們顫巍巍的敬禮,無聲卻有力地傳遞著歷史的記憶與中國軍人熱愛和平、捍衛和平的堅定信念。這種“以和為貴、協和萬邦”的文明胸懷,正是中國走向世界舞臺中央的軟實力基石。亞丁灣的驚濤駭浪、南蘇丹的槍林彈雨、世界各地的維和戰場……中國軍隊用行動書寫著和平的答卷,向世界證明,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不是排他性的崛起,而是與世界各國攜手共進、共同發展的共贏之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