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以抗戰精神為炬,照亮時代奮進之路》☆
在紀念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大會上,習近平總書記深情回顧抗戰歲月,深刻闡釋抗戰精神,為新征程指明方向。抗戰精神是中華民族寶貴的精神財富,激勵著我們在新時代砥礪前行,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而不懈奮斗。 傳承抗戰精神,需以團結意識凝聚發展合力。抗戰時期,全體中華兒女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旗幟下,凝聚起磅礴力量,取得勝利。這種團結精神,正是當前社會發展最需要的精神動能。在新時代,我們面臨著諸多挑戰,需要凝聚各方力量,形成發展合力。我們要主動傾聽群眾心聲,將人民的“急難愁盼”轉化為工作清單,通過各種形式讓群眾從“旁觀者”變成“參與者”;同時,整合企業、社會組織等資源,圍繞經濟發展、社會民生等領域搭建合作平臺,推動形成“政府引導、群眾主體、社會協同”的發展格局,以團結之力破解發展難題。 踐行抗戰精神,要以奮斗姿態夯實發展根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民族是不畏強暴、自立自強的偉大民族。回首抗戰歲月,面對強敵入侵和極其艱苦的條件,中國人民展現出絕境中的頑強與不屈,正是一種不甘屈服、自力更生的精神,支撐他們于危難中奮起,以“把不可能變成可能”的堅定意志,在黑暗中拼出一線光明。如今,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從來不是依靠等待或外在的施舍,而是要靠我們每一個人的扎實奮斗。無論是在學業中攻克難關、在工作中創新突破,還是在生活中勇對挑戰,都應當秉持“逢山開路、遇水架橋”的闖勁和擔當。主動學習未知、敢于嘗試難事,不退縮于挫折、不回避挑戰,正是這些平凡崗位上的點滴努力和默默堅守,匯聚成國家向前發展的磅礴動力,也讓民族復興的征程走得更加穩健、更加深遠。 弘揚抗戰精神,就是要將那一份穿越歷史的堅韌與擔當,融入今日的平凡日常,用每一個人的實際行動,共同守護社會的和諧與穩定。我們深知,真正的和平并非理所當然,它來自于對歷史的銘記、對當下的珍惜,以及無數人默默的付出與維護;真正的安全,也不僅是宏觀秩序的穩定,更是每一個社區、每一條街道、每一個家庭中切實可感的安寧與信任。我們每個人都是這場持久守護的參與者和受益者,無論是在工作崗位上恪盡職守、防范未然,還是在社區生活中主動溝通、化解小糾紛,抑或是在鄰里交往中多一份諒解、多一次伸手,這些看似微小的舉動,實則都是抗戰精神在今天的延續,它們如細流匯成江河,構筑起國家穩定最深厚的根基。讓我們都成為這個時代的“守望者”,以關懷替代冷漠,以合作化解分歧,用負責任的態度做好每一件小事,正是在這樣的日常踐行中,抗戰精神煥發出新的光芒,不僅推動社會的進步,更讓我們每一個人成為這股溫暖而堅定力量的傳遞者。 八十載崢嶸歲月,偉大抗戰精神始終是激勵我們奮勇前進的強大動力。在新時代的征程上,我們更應把這一寶貴精神財富融入血脈,貫穿于履職盡責的全過程,以團結匯聚力量,以奮斗攻克難關,以擔當守護安寧。站在民族復興的歷史節點,我們要繼續發揚踔厲奮發、勇毅前行的斗志,將精神力量轉化為實干成效,在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偉大實踐中,讓抗戰精神煥發新的時代光芒,為實現中華民族的偉大復興匯聚磅礴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