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科普月啟幕 科技之光點亮生活》☆
全國首個科普月來了!9月1日起,一場覆蓋全域、全民參與的“科普盛宴”正式開啟。本次活動以“科技改變生活,創新贏得未來”為主題,通過線上線下多元聯動,推動科學知識“飛入尋常百姓家”,展現科技創新對當下及未來的深刻影響。 習近平總書記高度重視科普工作,強調“科技創新、科學普及是實現創新發展的兩翼,要把科學普及放在與科技創新同等重要的位置”。新修訂的《中華人民共和國科學技術普及法》,明確將每年9月定為全國科普月。這意味著科普工作擁有了更為堅實的制度保障和更廣闊的社會舞臺。科技的光芒正穿透認知壁壘,照亮大眾生活,惠及社會的每一個角落。 聚焦基層一線,把準科普方向。基層是科普工作的重點和難點,也是需求最為迫切的地方。我們應深入基層社區、農村、學校等地,了解公眾實際需求,因地制宜地開展科普活動。例如,在農村地區,可以結合當地的農業生產需求,組織農業科技知識講座,介紹土壤測肥方法、新型農作物種植技術、無人機施肥治蟲等,幫助農民提高生產效率和農產品質量。在基層社區,可以舉辦科普集市,設置人工智能體驗區、健康運動演示等,讓居民在家門口就能感受科學魅力。在學校,可開展科普社團、科學競賽等活動,激發學生對科學的興趣和探索精神。 推廣科創成果,弘揚科學精神。應讓公眾了解我國在科技創新方面取得的重大成就,感受科學家們的奮斗精神和創新精神,從而激發愛國熱情和創新動力。可通過主題展覽,展示航天、高鐵、5G通信、新能源、新材料等領域的突破,讓公眾直觀感受科技力量。還可以邀請科學家走進校園、社區舉辦講座,分享科研故事和創新歷程,讓公眾體會科學研究的艱辛和樂趣。同時,利用新媒體平臺,制作發布科普短視頻、科普文章等,廣泛傳播科創成果和科學精神,在全社會形成崇尚科學、尊重創新的良好氛圍。 匯聚科普能量,開創科普新局。科普不僅僅是政府部門的事情,更是全社會的共同責任。科研機構、高校、企業、社會組織等都要積極參與,發揮各自的優勢,為公眾提供更加豐富、優質的科普產品和服務。科研機構可以開放實驗室,讓公眾近距離觀察科學實驗;高校可以組織師生開展科普志愿活動,深入基層進行宣傳;企業可以結合技術和產品,開展科普體驗,讓公眾了解科技在生活中的應用;社會組織可發揮橋梁紐帶作用,整合各方資源,開展形式多樣的科普活動。只有全社會共同努力,科普之花才能遍地開放,科技的力量才能真正造福人類。 讓我們以科普月為契機,加強科技創新和科學普及,讓科技改變生活,讓創新贏得未來。相信在全社會的共同努力下,我們必將實現科技強國的目標,使中華民族在科技創新的浪潮中屹立于世界民族之林。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