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街道《鐵路+文旅,擦出假日經濟火花》☆
8月31日,為期62天的鐵路暑運圓滿結束。國鐵集團數據顯示,7月1日至8月31日,全國鐵路累計發送旅客9.43億人次,同比增長4.7%,創歷史同期新高。 暑運里旅客需求各異,學生返校、家庭出游、商務出行交織。大家既盼走得快,也想體驗好,對購票便捷度、候車環境、接駁效率期待更高。這種需求變化,推動鐵路部門在服務上主動探索,為后續創新服務鋪路。 服務升級,出游多了新選擇。數據顯示,今年暑運,全國鐵路日均發送旅客超1500萬人次;日均安排開行旅客列車11330列,同比增長8%,更多線路實現時速350公里高標運行,超16萬公里鐵道能讓大部分旅客便捷抵達目的地。如果說安全與速度是鐵路暑運的硬支撐,那么精細化服務則是吸引游客選擇鐵路的軟實力。為此,根據游客需求,長三角鐵路部門創新推出“蘇超”球迷專列,“高鐵+大巴”無縫接駁,讓球迷“一站直達”;不少城市適時推出歌迷專列,用一張演唱會門票“撬動”一趟旅程;“中原鐵道·大河之南號”旅游專列用獨立衛浴軟臥包廂和16天新疆環線旅程,讓不少游客體驗了一把“躺游”。這些用心、用情的服務讓鐵路成為許多旅客的首選。 廣受歡迎,“洋面孔”成了鐵路的常客。今年暑期,受簽證政策便利化、通航國家增多等因素影響,我國入境游市場熱度持續攀升,越來越多的外國游客開啟“中國游”。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暑運期間全國鐵路共發送外籍旅客348.4萬人次,同比增長23.9%。外國游客中國旅行目的地從傳統樞紐城市向縱深腹地快速延伸,更多的游客愿意深入到中小城市、田間地頭、歷史古跡、文化街區,全方位體驗中國生活、感受中國文化,舒適高效的鐵路運輸為其提供了便利。“中國游”的火熱,是中國擴大對外開放、推動 “一帶一路”建設等大國事業的縮影,凸顯了中國作為旅游目的地的吸引力,以及中國鐵路在國際游客出行中的重要地位。鐵路運輸更是從普通的出行方式升格為展示中國文化、傳播中國故事的重要方式。 文旅融合,旅行有了新體驗。今年暑期,旅游需求旺盛,出游主題豐富多元,文博夜游、觀演參展等融合文化元素的旅游形式熱度顯著提升,以“蘇超”等大型活動為核心、延伸旅游行程的模式備受年輕游客青睞,游客對“品質”的需求顯著。國鐵集團數據顯示,暑運期間,全國鐵路累計開行旅游列車579列,同比增長31%,正吸引著更多的客源。鐵路+文旅”的融合,體現在“快”與“慢”的協調間,欣賞車窗外沿途風光的松弛感,打卡不同風格火車站的新奇感,隨時隨地買票就走的瀟灑感,在這“快旅慢游”的構建中,讓人們在旅途中找到“特種兵式”與“沉浸式”旅游的契合點。軌道交通在促進經濟繁榮中蘊藏著巨大的潛力,通過“鐵路+文旅”的深度融合,不僅要賦能消費升級,更要滿足人民群眾對美好生活的向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