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王街道《書寫現代農業高質量發展的“上合答卷”》☆
8月31日至9月1日,2025年上海合作組織峰會在天津舉行。在30日的專場吹風會上,中方向外界詳細介紹上合組織農業合作項目成果,并表示將與更多上合組織國家攜手深化各類農業項目,推動地區國家現代農業共同發展。 農業始終是上合組織國家交流合作的重點領域。2019年,習近平總書記提出倡議,“中方愿在陜西省設立上海合作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加強同地區國家現代農業領域合作。”2020年,上合組織農業技術交流培訓示范基地揭牌成立,成為農業領域交流合作的高能平臺。2025年,一場跨越山海的上合農業對話在天津上演,“一粒種”“一堂課”的生動案例鋪就充滿活力的“中國路徑”,書寫新時代“禾合”共贏的“上合答卷”。 培訓育才,釋放乘數效應。截至目前,楊凌上合農業基地已累計為成員國培訓農業官員、技術人員2400余名,培養碩博留學生300名、高層次農業人才1200余名。依托“技術研修+科研合作+產業實踐”的立體式培訓體系與跨境教育共同體建設,多層次、多維度的培養機制與模式為區域農業發展注入活力。巴基斯坦專項培訓首批292名學員結業后直接參與中巴農業產業園建設,烏茲別克斯坦塔什干分校培養出100名掌握智慧農業技術的本土人才,成為中亞農業教育標桿。從楊凌的實驗室到中亞的田間地頭,中國農業技術滲透率逐年提升,人才歸國推動技術要素釋放乘數效應,農業人才培養形成“科研攻關-技術示范-產業升級-標準輸出”的完整鏈條。未來,隨著上合現代農業發展研究院等平臺建設,一個輻射上合組織及廣大發展中國家的國際農業人才教育培養體系必將日臻完善,為構建農業命運共同體提供更堅實的智力支撐。 科技示范,打造創新矩陣。打開“上合”地圖,一幀幀科技示范與國際協作的畫面熠熠生輝。從膜下滴灌技術帶動烏茲別克斯坦棉花主產區節水50%、棉花單產提升翻倍,到低芥酸雜交油菜新品種破解巴基斯坦食用油進口依賴,從水稻旱直播技術激活俄羅斯濱海邊疆區農業,到智慧農業革新塔吉克斯坦養殖模式,以科技為引領,農業合作在廣度和寬度上不斷擴展,“走出去”的優勢農業技術贏得了項目所在國政府和農戶的高度認可。目前,楊凌上合農業基地已建成10個海外農業科技園區和20個實訓基地,先后派出73批次190余名專家團隊,制定作物生產標準7項、生產技術規程10余部。聚焦合作國農業發展短板,破解糧食安全和生態瓶頸,重構區域農業科技體系,培育農業新質生產力,構建農業人才培育網絡,從而不斷匯聚推動農業可持續發展的創新動力,必將為世界朋友帶去更多發展機遇和致富密碼。 產能合作,構筑發展高地。近年來,依托上合組織國家農產品貿易服務平臺,越來越多的農產品正通過楊凌走向世界,國際產能合作呈現出購銷兩旺的強勁勢頭。1-7月,中國對上合組織其他成員國農產品進口額同比增長6.2%,陜西作為合作樞紐,對上合國家農產品進出口額從2021年的6.4億元躍升至2024年的21.4億元,三年增幅超230%。通過打造“農業科技園區+跨境產業鏈”的楊凌模式,從技術輸出到規則共建、市場共享,中國與合作國家實現資源和市場的雙向融合,新的區域跨境供應鏈和產業鏈為我國跨境供應鏈的完備和強韌提供了硬支撐。探索產業雙向賦能機制,持續優化產能合作載體,推動跨境產業園區升級,依托中歐班列、TIR公路運輸構建多式聯運網絡,推動農業產能合作從“單點突破”邁向“系統集成”,上合農業的新型合作范式正為現代農業的高質量發展注入澎湃動能。 六載耕耘,碩果盈枝。從巴基斯坦農業技術培訓項目,到烏茲別克斯坦農業高科技產業園區建設項目,再到中哈農業產業合作項目,中國智慧和中國方案在成員國廣袤的田野上開花結果,“禾合”之美的豐收場景在上合組織的框架下成為區域農業現代化穩步推進的生動注腳,新起點上的上合農業之花必將在“上海精神”的澆灌下蓬勃綻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