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霞鎮《歷史不容忘卻,抗戰精神永垂不朽》☆
2025年是中國人民抗日戰爭暨世界反法西斯戰爭勝利80周年。這場戰爭可以說是人類歷史上驚天動地的一場生死較量,也是中華民族從落后挨打走向民族復興的重要轉折點。站在這一歷史節點,我們在緬懷先烈、銘記犧牲的同時,更需從歷史中汲取智慧,反思如今的和平年代來之不易,從而堅定捍衛和平與正義的信念,為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添磚加瓦。 歷史不容忘卻,英雄需要銘記。自1931年九一八事變爆發,中國人民率先打響了反法西斯戰爭的首槍,歷經長達14年的浴血奮戰,成功牽制并消耗了日本軍國主義的核心軍事力量。中國付出了3500多萬軍民生命的慘痛代價,最終贏得了日本無條件投降這一勝利成果。此場戰斗的勝利不僅洗刷了中華民族百年來的恥辱,還重新確立了中國在國際社會中的大國地位,為戰后國際秩序的重塑奠定了堅實基礎。可以說,中國共產黨在抗日戰爭中發揮了中流砥柱的作用。從推動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構建,到開展敵后游擊戰爭;從取得平型關大捷,到組織百團大戰,中國共產黨憑借堅定的信仰和卓越的領導才能,凝聚起全民族抗戰的強大力量。誠如習近平總書記所強調的:“中國人民抗日戰爭開始最早、持續最久、犧牲最大,為世界反法西斯戰爭的勝利作出了不可磨滅的貢獻。” 捍衛歷史正義,反對歪曲逆流。歷史真相乃正義之根基。然而,八十年來,否認侵略、美化戰爭的逆流從未止息。時至今日,日本右翼勢力仍參拜靖國神社、篡改教科書,妄圖將侵略罪行歪曲為“解放亞洲”之舉。此等錯誤的歷史觀,不僅傷害了受害國人民的情感,更對戰后國際秩序的穩定構成威脅。國際社會需對歷史修正主義的危害保持警覺。德國前總統魏茨澤克曾發出警示:“對歷史閉目塞聽者,對現實亦會盲目無知。”唯有秉持正確的二戰歷史觀,方能避免悲劇再度上演。中國作為聯合國創始會員國及安理會常任理事國,始終堅定捍衛以《聯合國憲章》為核心的國際秩序,反對單邊主義與霸權行徑,推動國際社會攜手維護歷史正義。 和平來之不易,緊扣發展課題。第二次世界大戰所帶來的慘痛教訓時刻警示著我們,想要實現和平共處并非易舉,更多的是需要全體國際社會共同維護。自二戰的硝煙沉寂,至今已逾80年,雖然世界并未爆發類似的大規模戰爭,但局部地區的沖突以及霸權主義的干涉行徑依舊層出不窮,世界和平仍時刻面臨著挑戰。在國際社會中,中國始終秉持以史為鑒的態度,堅定不移地走和平發展道路,積極倡導“對話而不對抗、結伴而不結盟”的國際關系準則,致力于推動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當前,全球面臨氣候變化、恐怖主義等非傳統安全挑戰,更需要國際社會團結協作。中國通過“一帶一路”倡議、金磚合作等平臺,促進發展中國家共同發展,踐行真正的多邊主義。正如抗戰時期各國人民并肩戰斗一樣,今天的和平仍需各國攜手維護。 80年前,中國人民憑借鮮血和生命取得了抗日戰爭的勝利;80年后,我們通過銘記歷史與付諸行動來捍衛這一勝利成果。歷史是最為優質的教科書,亦是最為深刻的警示。誠如《聯合國憲章》所明確表述:“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這既是對歷史的告慰,更是對未來的承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