元竹鎮《以少年力量筑就文明高地》
8月19日中央精神文明建設辦公室等多部門聯合舉辦的2025年全國“新時代好少年”先進事跡發布儀式,向社會推出50名(組)優秀少年兒童的先進事跡。新時代好少年如同一束束微光,匯聚成照亮社會文明的火炬。 天津薊州青春心理劇社十年間用戲劇化解同齡人困惑,讓“生命溫暖生命”的理念落地生根;海南何慧楊以“精準到 0.1℃”的鉆研精神深耕海水養殖,用327組實驗數據助力鄉村振興;山東劉佳諾創作480余篇詩文,以筆墨傳遞少年信仰。新時代好少年的故事印證著,正能量并非遙不可及的道德符號,而是在日常抉擇中的責任擔當,也為全社會提供了可感可知的行為示范。 多元宣傳,構建起立體化的價值傳播網絡。寧波發布儀式通過事跡短片、舞臺呈現等形式,讓9組少年代表的故事直抵人心,沉浸式的傳播讓榜樣力量更具感染力。上海科技館創新推出“紅領巾講科學家故事”活動,將科學精神融入朗誦、情景劇等藝術形式,通過視頻號直播實現跨地域傳播。這些宣傳方式突破了傳統說教模式,形成儀式展示、互動參與和日常浸潤的傳播鏈條,讓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在青少年心中自然生長。 凝聚思想,激發全民參與精神文明建設的熱情。海南少年張兢庭九年公益之路帶動20余個家庭參與志愿服務,秦皇島“小海星”志愿服務隊更引發5000人投身援疆行動.......這些印證著榜樣力量的裂變效應。當盛徐犖成為校園“急救形象大使”傳授應急技能,當茉莉花盲童管樂團的旋律激勵更多殘疾人追逐夢想,個體微光便轉化為集體行動。精神文明建設從來不是少數人的獨角戲,而是需要每個人貢獻力所能及的力量。從參與一次志愿服務到堅持一項公益愛好,從傳承一項傳統技藝到踐行綠色生活方式,普通人的點滴行動共同構成文明大廈的基石。每個人都可以成為“追光者”,共同書寫新時代的文明篇章。 連續九年的評選活動,已讓新時代好少年的事跡從個體故事沉淀為民族精神財富。這些少年用行動證明,文明傳承不在年齡大小,而在堅持與擔當。當每個人都愿為精神文明建設添磚加瓦,這些青春力量終將匯聚成推動民族復興的磅礴動能。新時代好少年的事跡,讓文明變得可感、可學、可行,在億萬人民心中播下向上向善的種子。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