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把全民健身寫在體育工作旗幟上》☆
在8月19日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新聞發布會上,國家體育總局局長高志丹公布了一系列亮眼數據: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到42.3億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增加11.31億平方米;社會體育指導員人數增至371萬人,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過38.5%。這些數字不僅印證了全民健身事業的蓬勃發展,也凸顯了全民健身在體育工作中日益重要的地位。 “把滿足人民健身需求、促進人的全面發展作為體育工作的出發點和落腳點”,習近平總書記這一重要指示,為全民健身事業的發展指明了方向。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將“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正式寫入《中共中央關于進一步全面深化改革、推進中國式現代化的決定》。作為體育強國建設的基石,全民健身正深度融入百姓日常生活,成為新時代一道亮麗的風景線。 場地持續升級,健身圈不斷嵌入生活圈。近年來,全民健身設施在數量與質量上實現雙躍升。浙江省2024年體育場地達24.40萬個,總面積2.11億平方米,人均體育場地面積3.17平方米。2024山東省全民健身路徑10.26萬個,場地面積558.85萬平方米;健身房9972個,場地面積725.09萬平方米;健身跑道8729個,長2.24萬公里。放眼全國,城市充分利用閑置邊角地、高架橋下空間和老舊廠房,改造為運動場地,打造多功能體育綜合體;鄉村借力新農村建設,新建、改造運動場所,添置體育設施;社區居民走出家門便能鍛煉,健身日益常態化、時尚化。無論是晨曦中的慢跑,還是夜幕下的廣場舞,無不展現著全民健身的蓬勃活力,也見證了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 服務全面提檔,科學指導觸手可及。在各級黨政部門高度重視和推動下,五級全民健身組織網絡已實現縣級以上全覆蓋。這些組織深深扎根基層,精準把握群眾需求,積極開展形式多樣的體育活動,吸引不同年齡、不同職業的人群踴躍參與。多地加快完善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體系,安徽省提出到2025年實現健身設施和15分鐘健身圈全覆蓋,經常參加體育鍛煉人口比例超過42%,每千人擁有社會體育指導員2.5名;2024年,江西省城市社區“15分鐘健身圈”覆蓋率達100%,行政村(社區)健身設施覆蓋率96.3%,群眾“幸福半徑”不斷擴大;全年共舉辦全民健身運動會、環鄱陽湖國際自行車大賽等全民參與的縣級以上體育賽事活動3200余場。無論是賽事,還是日常運動,廣大社會體育指導員深入社區、鄉村,為群眾提供科學專業的健身指導,幫助大家避免運動損傷,實現安全、高效鍛煉。 動能充分釋放,健康紅利惠及全社會。全民健身有效激活了經濟社會發展的新動能,馬拉松、“村超”、“村BA”、“蘇超”等賽事活動層出不窮。以江蘇省為例,2024年無錫馬拉松吸引了3.3萬名跑者參與;2025年江蘇省城市足球聯賽更是成為現象級賽事,其第九輪比賽現場觀眾達21萬人次,前六輪賽事已帶動相關營收380億元,有效拉動了旅游、餐飲等消費。“賽事直播+美食市集+互動體驗”的創新模式,讓廣大球迷在濃濃的煙火氣中盡情感受足球激情。與此同時,全民健身所倡導的健康生活方式,有助于提高勞動生產率,降低社會醫療成本,提升社會整體文明程度,為社會的和諧與穩定發展奠定了堅實基礎。 “十四五”期間,我國競技體育與體育產業同樣取得了輝煌成就。站在新的歷史起點,全民健身事業前景無比廣闊。我們應深入貫徹落實習近平總書記關于全民健身的重要指示精神,完善服務體系,加大場地設施建設,提升指導服務水平,豐富賽事活動供給,讓全民健身理念真正深入人心,讓更多群眾從中收獲健康、快樂與幸福,為實現體育強國夢和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堅實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