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全民健身繪就健康中國新圖景》☆
2025-08-20
作者:季俊峰 瀏覽次數:
大中小
8月19日,“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十四五”時期體育強國建設成就如期披露。截至2024年,全國體育場地面積達42.3億平方米,較“十三五”末增長11.31億平方米;社會體育指導員突破371萬人,常參加體育鍛煉人數比例超38.5%。 一人健康是立身之本,全民健康是立國之基。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民健身是全體人民增強體魄、健康生活的基礎和保障。2021年國務院印發《全民健身計劃(2021-2025年)》,提出全民健身思路。5年來,中國“全民健身計劃”穩步扎實推進,從“健身去哪兒”到“健身如何科學”,從“被動參與”到“主動健康”,全民健身日益成為提升國民素質、激發社會活力的重要引擎,繪就一幅健康中國新圖景。 設施擴容,讓“家門口健身”美夢成真。以“15分鐘健身圈”為目標,5年來,全民健身設施陣地不斷向社區、鄉村延伸。近2萬個老舊小區新增乒乓球臺、健身步道,5000余個城市公園變身“運動公園”,1300多個4萬平方米以上的體育公園如雨后春筍般涌現。截至2024年底,全國健身步道總里程突破40萬公里,健身步道達17.18萬條,形成“四季可練、全域可健”的格局。這些圍繞社區村居、舉步可就的陣地建設不僅解決了“場地難尋”的痛點,更讓運動融入日常生活。推動大家更加便捷地參與運動、科學健身,讓生活更加健康、更加充實、更加幸福。科學賦能,讓“個性化健身”觸手可及。全民健身的提質升級,離不開科學指導的“保駕護航”。“十四五”時期,我國全民健身不斷向專業化、科學化邁進,371萬名社會體育指導員化身“健康顧問”,通過線上線下結合的方式普及科學健身知識,AI體態評估、智能穿戴設備、虛擬健身場景等新技術廣泛應用,讓個性化健身方案觸手可及。針對青少年近視、肥胖等突出問題,國家試點運動干預模式,“脊柱健康操”“近視防控操”等一批健身方式應運而生,將健康關口前移至校園。從“憑感覺鍛煉”到“數據化指導”,越來越科學的個性化健身理念正重塑大眾運動習慣。共惠共享,讓“全民化健身”走進現實。全民健身不僅是健康工程,更是民生工程、經濟工程。5年來,冰雪運動“南展西擴東進”;馬拉松、騎行、飛盤等賽事“破圈”生長;“村超”“蘇超”等民間賽事點燃城鄉熱情;滑雪場、飛行營地等多元化健身方式覆蓋山水陸空,貫穿春夏秋冬。體育產業總規模均增速超10%,直接帶動消費超萬億元。老年人在廣場舞中收獲健康,上班族通過健身釋放壓力,殘障人士借助無障礙設施擁抱運動……全民健身正從全民健身從“惠民工程”升華為“幸福工程”,讓不同群體共享發展紅利,凝聚起向上向善的社會共識。從“東亞病夫”到“體育大國”,從“全民健身”到“健康中國”,全民健身的跨越式發展折射出人民對美好生活的不懈追求。當體育成為生活方式,當健康融入人民血脈,這幅全民健身的健康中國新圖景,繪就的不僅是體育數據的數字增長,更是中華民族積極向上的民族風范。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