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醫者如光,德馨技勤》☆
醫學,是科學,更是人學;醫者之路,是技術的精進之路,更是精神的修行之路。這條路的起點,往往始于一個樸素而堅定的初心。今年是“十四五”規劃的收官之年,也將為“十五五”規劃開新局、譜新篇打下堅實基礎。8月19日是第8個“中國醫師節”,應積極踐行新時代黨的衛生與健康工作方針,秉承優良傳統,恪守服務宗旨,強化醫德醫風建設,以“德馨于行”傳遞溫暖,以“技精于勤”守護健康,在中國式現代化新征程上奮力譜寫衛生健康新篇章。 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總書記為核心的黨中央把加強醫師隊伍建設作為實施健康中國戰略、深化醫藥衛生體制改革的基礎性工作,加強頂層設計,完善實施路徑,推動醫師隊伍建設取得顯著成就。長期以來,我國廣大醫務人員響應黨的號召,弘揚敬佑生命、救死扶傷的精神,在疾病預防治療、醫學人才培養、醫學科技發展等方面發揮重要作用,涌現出一大批醫學大家和人民好醫生。信賴和期待背后,是超大的壓力和難度。醫者應始終懷救苦之心、做蒼生大醫,把醫療資源向患者最需要的地方傾斜、集中,努力為人民群眾提供更加優質高效的健康服務。 敬佑生命,勇攀醫學創新之巔。新中國成立70年來,廣大衛生健康工作者為改善我國衛生面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作出了重要貢獻。新時代要順應人民群眾健康新需求,做到醫術精湛,學習新知識、掌握新技術,不斷提高臨床救治能力和服務質量。中國醫生努力攻克重大疾病和疑難雜癥,不斷向醫學難題的“珠峰”發起挑戰。世界屋脊上,一位80多歲的老人吳天一推動我國高原醫學從無到有、由弱變強,創造了14萬筑路大軍急性高原病“零死亡”奇跡。盡管全身14處骨折、耳朵鼓膜被擊穿,耄耋之年的吳天一仍在跋涉,始終秉承歷久彌堅的創新精神,不放棄每一個生命,不懈打造‘高精尖’的醫師隊伍,推進破解罕見病防治難題的‘中國方案’。 道濟天下,書寫健康中國的溫暖答卷。立醫為民,醫者必須有專業之尊,也要有濟世之為。全國醫療衛生機構總診療人次超80億,世界上人口最多的國家的看病就醫問題,遠非幾家三甲醫院能夠解決。不久前,國家衛生健康委辦公廳等引發《醫學人文關懷醫生行動方案(2024-2027)》,提出大力開展醫學人文教育,加強醫學人文關懷,并明確了行動重點和階段性目標。只有讓廣大醫務工作者放心診療、安心執業,才能使患者從容就診、治療有序。把維護人民健康擺在更加突出的位置,發揮醫改主力軍作用,書寫守護人民健康新篇章。 大醫為民,永恒的追求。以人民健康為中心,絕不局限于衛生健康部門業一隅,而是全社會的事情。把保障人民健康放在優先發展的戰略位置,這是黨和國家重視人民生命健康的鄭重承諾,也是醫務工作者為增進人民健康作出貢獻的根本遵循。人民健康是社會文明進步的基礎。將健康融入所有政策,才能真正推進“以治病為中心”向“以人民健康為中心”轉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