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農業產業園《新規落地 呵護幼兒健康成長》☆
近日,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明確從2025年秋季學期起,免除公辦幼兒園學前一年在園兒童保育教育費。8月11日,為落實上述意見,財政部、教育部修訂印發《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管理辦法》,將幼兒園大班免保教費資金納入中央財政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支持范圍中,并明確這一資金申報、分配、監管等細節,為學前教育事業注入穩健前行的強大動力,成為托起幼兒健康成長的堅實力量。 精準發力,激發生育熱情。學前教育作為國民教育體系中的開端,是家庭計算“生育性價比”的第一道關口,公辦園每年數千元的保育費、民辦園動輒上萬元的費用支出,讓許多家庭不敢生,而對于想要生育二孩、三孩的家庭來說,經濟壓力成倍增長,生育的熱情自然在猶豫中冷卻。而此次大班免保育費政策的落地,讓免費的政策向前延伸,打通生育決策“最先一公里”,讓家庭不必為入園費用而過度焦慮時,后續的義務教育免費政策才能接力發揮作用,形成從“生育-養育-教育”良性循環,讓生育熱情在“成本可承受、未來有保障”的踏實感中慢慢升溫。 政策傾斜,保障教育公平。長期以來,我國學前教育資源存在區域、城鄉、師資等多維度結構性失衡,如發達的地區東部及城市更容易獲得政策傾斜和社會資本青睞,但中西部地區和農村幼兒園則陷入了“資源短缺-質量低下-吸引力弱”的惡性循環。文件指出,現階段,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主要用于支持學前教育擴優提質,落實學前教育免保育教育費政策。擴優提質補助資金要重點向農村地區、革命老區、民族地區、邊疆地區、脫貧地區傾斜。通過政策導向的“靶向定位”與資金保障的“精準滴灌”,以制度力量縮小區域教育鴻溝,讓每個孩子無論生于繁華都市還是偏遠鄉村,長在東部沿海還是西部邊疆,都能在灑滿陽光的教室里享受同質的啟蒙教育,真正站在公平的起跑線上。 完善體系,夯實強國根基。學前教育的高質量發展,從來不是單一政策的“孤軍奮進”,從2025年國務院政府工作報告提出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到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的《教育強國建設規劃綱要(2024-2035年)》,從《關于逐步推行免費學前教育的意見》到財政部、教育部修訂印發《支持學前教育發展資金管理辦法》,這些政策環環相扣、層層遞進,既有頂層設計的“藍圖繪制”也有資金保障的“真金白銀”,既有從公辦園到民辦園的廣度擴展也有幼兒園教學水平提質。當億萬幼兒在優質普惠的啟蒙教育中培養起探索欲、創造力,當教育公平的種子在人生起步階段就深深扎根,國民素質的底色便愈發鮮亮,教育強國的根基便愈發堅實。這正是學前教育體系完善的深層意義:以“幼有所育”的溫度,鑄就連通個人成長與民族復興的堅實橋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