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以體育之光照亮民族復興之路》☆
8月10日,沈陽奧林匹克體育中心熱情洋溢、歡聲如潮,第一屆全國青少年田徑運動會在這里隆重開幕。來自全國29個省(區、市)、新疆生產建設兵團和香港、澳門特別行政區的1100多名青少年運動員齊聚賽場。這既是對青春力量的集中“檢閱”,也是體育強國建設向縱深推進的生動注腳。 體育是社會發展和文明進步的重要標志,也是國家綜合實力和民族凝聚力的重要體現。習近平總書記指出,“體育是社會發展和人類進步的重要標志,是綜合國力和社會文明程度的重要體現”。近年來,我國體育事業發生了巨大的變化,從巴黎奧運會上捷報連連,上演振奮人心的巔峰對決,到全民健身熱潮席卷城鄉,健身步道、公園球場上的燈光點亮城市夜空,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是中國從“體育大國”向“體育強國”邁進的堅定步伐。 全民健身的熱潮,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融入社會肌理。從“蘇超”賽事火爆全國到泰興“鎮BA”激情開賽,從蘇州率先發布全民健身場地設施建設五年實施方案,到南京16條舉措促進全民健身公共服務高質量發展,大眾參與與政府推動形成合力,在江蘇大地澎湃起陣陣運動熱潮。省體育局數據顯示,截至2024年底,城市社區“10分鐘體育健身圈”、農村鄉鎮“15分鐘體育健身圈”覆蓋率均已超過96%。全民健身已從政策愿景變化為千家萬戶的生活日常,在運動激情與健康追求中,繪就著“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生動圖景。 體育產業的蓬勃發展,為經濟轉型升級注入新動能。體育產業正以“量質齊升”的發展態勢成為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重要抓手。一方面,產業規模加速擴容、結構優化升級,體育市場主體活力持續迸發,產業鏈條不斷延伸,高端賽事、智能裝備、健身服務等細分領域亮點紛呈,推動產業整體向高質量發展邁進;另一方面,消費場景的多元化創新與“體育+”融合模式的深度探索,正打破傳統產業邊界,“體育+文旅”“體育+科技”“體育+教育”等新業態蓬勃興起,激活大眾健身消費潛力,構建起跨領域融合的產業生態體系。以“蘇超”為例,賽事通過“一城一主場”模式帶動鐵路旅客運輸、餐飲服務等行業銷售收入大幅上漲,更催生“賽事+文旅”“觀賽+消費”等新業態,成為體育與經濟雙向賦能的生動實踐。 科技賦能,為體育強國建設插上翅膀。人工智能、大數據、5G通信、可穿戴設備等前沿技術的廣泛應用,讓體育訓練更加科學化、智能化,也讓觀賽體驗更加沉浸化、多元化。在訓練過程中,運動員通過智能監測設備實時獲取身體機能、動作姿態、疲勞程度等數據,實現精準分析與個性化訓練方案優化;VR、全景直播等技術讓觀眾突破時間與空間的限制,足不出戶即可身臨其境感受賽場激情;在全民健身中,健身app、智能手環等新應用,讓運動指導觸手可及、健身成效可視可量。科技正以“乘數效應”激活體育強國建設的每一個細胞,為實現“體育讓生活更美好”的愿景注入不竭動力,在民族復興的征程中譜寫著“更快、更高、更強、更團結”的時代新篇。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