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鎮《以青春之力,托舉人類命運共同體未來》☆
7月29日,習近平總書記向世界青年和平大會致信,充分肯定青年在維護世界和平中的重要作用,并指出各國青年應團結合作,在倡導和平理念、推動發展合作、促進交流互鑒等方面發力。殷殷之語,點燃青春。當前國際形勢變亂交織,全球和平發展處于關鍵十字路口,青年一代理應肩負起歷史使命、團結協作,為構建人類命運共同體注入源源不斷的青春動能。 擎舉和平火炬,在守護人類安寧中彰顯青春擔當。“受益而不覺,失之則難存。”和平是全人類共同的夢想和不懈的追求,而青年始終是這場追求中最富朝氣與力量的先鋒。從加沙地帶青年志愿者冒死運送人道主義物資,到烏克蘭學生在社交媒體發起“課桌而非戰壕”運動,世界青年從未停止對和平的追尋。中國青年更以實際行動詮釋擔當:在黎巴嫩維和任務區,藍盔青年軍官李磊用生命踐行“聯合國憲章”精神;云南高校的緬甸留學生組建“邊境和平宣講團”,用親身經歷講述戰亂之苦。面對局部沖突與地緣對抗,青年一代應拒絕成為極端思想的傳聲筒,反對一切單邊主義、霸權主義和保護主義。當以《聯合俄國憲章》為遵循,在“全球治理青年研習營”中淬煉國際視野,于“模擬聯合國”論壇里體悟多邊協商的智慧,用理性擊碎偏見,以共情消解隔閡,讓《聯合國憲章》中“欲免后世再遭今代人類兩度身歷慘不堪言之戰禍”的警示,轉化為代代相傳的行動自覺。 共劃合作船槳,在推動全球發展中釋放青春動能。發展是和平的基石,而合作是破解發展難題的“金鑰匙”。共建 “一帶一路”倡議下,無數青年用合作書寫共贏篇章。中國姑娘周桐在肯尼亞教授光伏技術,讓300個村落點亮清潔能源之光;巴基斯坦青年工程師哈立德參與中老鐵路建設,將高鐵技術本土化經驗帶回祖國。各國青年要秉持合作共贏、共同發展的理念。在數字經濟時代,更需打破“零和博弈”的思維定式:借助“一帶一路”青年創新合作項目等多雙邊機制和區域平臺,深耕綠色能源技術、數字農業等專業領域,用技術共享消除發展鴻溝,讓共同進步成為和平基石。為彌合全球發展赤字,各國青年要以互聯網為紐帶,組建協作網絡,共同攻克氣候變化、公共衛生等全球性議題,用數據打破信息壁壘,用聯合行動對抗單邊主義。當非洲青年的手機連上中國搭建的通信基站,當拉美學子的實驗室用上中歐聯合研發的設備,合作暖流終將融化沖突的凍土,和平之芽在共同發展的沃土上茁壯成長。 搭建文明虹橋,在促進多元互鑒中涵養青春格局。7月29日《世界青年和平倡議》中提出:“維護世界和平首先要從思想上筑起文明隔閡”。文明因多樣而交流,因交流而互鑒,因互鑒而發展。從敦煌研究院的青年學者用數字技術復原流失海外的壁畫,希臘青年在云端領略飛天神韻;到劍橋大學的漢學社團排演《牡丹亭》,莎士比亞故鄉的觀眾沉醉于東方美學,文明對話從來不是簡單的文化輸出,而是如北京冬奧會開幕式上“二十四節氣”與“希臘神話”的交相輝映。青年一代要應秉持平等、互鑒、對話、包容的文明觀,做文明的“深耕人”而非“旁觀者”、“翻譯官”而非“評判者”:在詩詞歌賦中體悟千年文脈的律動,于非遺記憶中感知工匠精神的傳承;在國際論壇主動闡釋“天人合一”的生態智慧,在留學交流中講述“精準扶貧”的中國故事。面對文化差異,更要警惕“文明優越論”的陷阱,以“平視”姿態學習他國長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