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鎮《推動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
7月29日,由國家發展改革委主辦的“深學篤行闡釋習近平經濟思想2025年會”在北京舉行。本次年會主題之一是“促進區域協調發展,增強區域發展活力”。 黨的十八大以來,以習近平同志為核心的黨中央立足新發展階段,將區域協調發展作為貫徹新發展理念、構建新發展格局的重要內容,創造性提出并實施一系列重大區域發展戰略。從京津冀協同發展到長江經濟帶建設,從粵港澳大灣區規劃到長三角一體化推進,從黃河流域生態保護到東中西部協同發展,習近平總書記親自擘畫、親自推動,下好全國一盤棋。 在高質量發展中促進動態平衡。習近平總書記深刻指出:“不平衡是普遍的,要在發展中促進相對平衡。這是區域協調發展的辯證法。”這一重要論斷為我們推動區域協調發展提供了根本遵循。我國幅員遼闊,各地區在資源稟賦、區位條件等方面存在顯著差異,經濟發展不平衡問題具有顯著特征。為此,我們堅持外部幫扶與內生發展并重,既充分發揮發達地區的輻射帶動與對點幫扶作用,又著力增強欠發達地區的自我發展能力。實踐表明,這一戰略取得了顯著成效:根據國家統計局公開資料顯示,2024年全年東部地區生產總值702356億元,比上年增長5.0%;中部地區生產總值287156億元,增長5.0%;西部地區生產總值287350億元,增長5.2%;東北地區生產總值63451億元,增長4.4%。從發展態勢看,中西部地區主要經濟指標增速持續領跑,東北地區經濟也呈現企穩回升的良好勢頭。這一系列積極變化,充分印證了我國區域發展協調性正在穩步增強。 構建區域協調發展新格局,必須破除壁壘、暢通循環,其核心路徑在于深化改革與擴大開放。黨的二十屆三中全會作出部署,完善實施區域協調發展戰略機制;2024年中央經濟工作會議進一步將“加大區域戰略實施力度,增強區域發展活力”作為2025年要抓好的九項重點任務之一。今年,國務院常務會議審議通過《深化國家級經濟技術開發區改革創新以高水平開放引領高質量發展工作方案》。這盤協同發展“棋局”加速形成,跨區域要素流動更加暢通,區域間產業協作日益緊密,通過改革開放的持續深化,進一步釋放區域發展活力,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提供有力支撐。 區域協調發展的精髓在于“協調”,需破除壁壘、優化布局,充分發揮各區域優勢,促進創新要素高效集聚與協同。唯有如此,才能釋放整體發展潛能,提升國家競爭力。習近平總書記主持召開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時強調:“建設全國統一大市場是構建新發展格局、推動高質量發展的需要”,這為深化區域協調指明了關鍵路徑——統一大市場正是破除流通障礙、暢通要素循環、實現比較優勢互補和創新協同的基礎平臺。落實這一戰略部署,既要確保現有促進區域協調的政策舉措扎實落地見效,更需與時俱進,構建更精準、更高效的實施機制。具體而言,要立足不同區域資源稟賦和發展階段,實施精準化、差異化政策引導;要進一步完善人口等要素的合理流動與高效配置機制,破解城鄉區域發展不平衡難題;要深化重點區域內部一體化發展,強化跨區域聯動協作機制。通過多措并舉、精準發力,方能真正推動形成優勢互補、高質量發展的區域經濟布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