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錨定“人民至上” 筑牢生命堤壩》☆
連日來,華北、華東、東北等地近日遭遇強降雨,洪澇災害突發,北京、河北、吉林、山東等地出現人員傷亡和財產損失。習近平總書記第一時間作出重要指示,李強總理迅速批示,一場與時間賽跑、與死神較量的救援行動在暴雨中展開。一系列高頻部署,措辭之重、態度之堅、思維之深,再次亮明中國共產黨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本色。 一場災情,是映照執政初心的“試金石”。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全力搜救失聯被困人員”“最大限度減少人員傷亡”,不說空話、不擺姿態,直指最關鍵的民生關切。一線干部、救援隊伍、人民子弟兵火速集結,城市鄉村同步調度,哪里有危險,哪里就有人沖鋒在前,哪怕只有一線生機,也要拼盡全力,這就是“人民至上”的現場答卷。始終把人民放在心中最高位置,讓“第一時間響應、第一時間處置”從空洞口號化為黨員干部刻在骨子里的行動自覺。從決策部署到落地執行,從資源調配到民生保障,每一個環節都彰顯著“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詮釋著“黨的根基在人民、血脈在人民、力量在人民”的深刻內涵。 一種擔當,是穩住防汛救災的“壓艙石”。“七下八上”是防汛關鍵期,更是思想最易松懈、責任最易懸空的“高危時段”。從河南鄭州“7·20”特大暴雨到北京密云山洪,沉重的教訓反復警示,技術漏洞可補,但“想不到、等一等、慢半拍”的人為疏漏更為致命。當密云村干部踩著泥濘徒步7小時上報求援,當子弟兵以血肉之軀筑起生命堤壩,中國之治正以“時時放心不下”的責任感織密責任網絡,用“分秒不能耽擱”的行動力激活應急機制,靠“人民至上、生命至上”的價值追求凝聚全民合力,在風雨來襲時守護好萬家燈火。 一種理念,是穿越“風雨”的“指南針”。“江山就是人民,人民就是江山”,以人民為中心的執政理念,是指引航向的“羅盤”,是融入血脈的行動邏輯,在“風雨”來襲時校準方向。從汛情突至時的雷霆響應,到災后重建中的系統推進,“人民”二字始終是所有決策的圓心。國家之所以能凝聚磅礴偉力,調得動人、聚得齊力、穩得住局,根本在于將制度優勢與民心向背緊密相連。把人民放在心尖上,才有危急時刻“我先上”的擔當;讓人民成為江山的主人,才能筑牢長治久安的根基。面對災難,廣大黨員干部既不諱言挑戰,更不畏懼考驗,始終與人民同呼吸、共命運,是風雨中屹立不倒的血肉“長城”,更是生生不息的復興力量。 越是面對驚濤駭浪的考驗,越能凸顯制度的堅實成色,越能彰顯執政的深厚底蘊。每一次災情來襲,黨和政府的快速響應、社會各界的同心協力、人民群眾的堅韌不拔,都在時代熔爐中鑄成制度自信的基石、治理智慧的源泉和情感信賴的紐帶。那些在風雨中挺立的身影、在逆境中凝聚的力量,終將沉淀為民族復興征程上最寶貴的精神財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