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向時代楷模看齊,匯聚民族復興磅礴偉力》
中共中央宣傳部日前授予徐淙祥同志“時代楷模”稱號,集中宣傳了他長期扎根黃淮農村,堅持科技興農,培育優良品種,帶動廣大小農戶多種糧、種好糧,以“三農”情懷書寫時代答卷的優秀事跡。 偉大出自平凡,平凡造就偉大,楷模的價值,從不在復刻個體的奮斗足跡,而在豎起精神的“坐標系”——它是千萬奮斗者的價值參照,更是時代前行的燈塔。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要以英雄模范為榜樣,團結奮進、砥礪前行,匯聚起共襄強國盛舉的磅礴力量。”中共中央宣傳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時代楷模”稱號,讓我們更清晰地錨定:新時代的奮斗者,就應當以楷模為標,擘畫新時代奮斗新章。 向時代楷模看齊,首在堅定理想信念的“定盤星”。理想信念是共產黨人的精神之“鈣”,也是奮斗者的行路之“燈”。從革命年代“砍頭不要緊,只要主義真”的慷慨赴死,到建設時期“寧肯少活二十年,拼命也要拿下大油田”的豪邁誓言,再到新時代脫貧攻堅戰場上“不獲全勝決不收兵”的鏗鏘承諾,理想信念始終是共產黨人砥礪前行的精神動力。正如正如徐淙祥同志在日常生活中展現出的勞動者本色。今天的奮斗者,面對改革深水區的挑戰、科技攻堅的瓶頸,更需要把個人的奮斗融入國家富強、民族振興的歷史進程,以“咬定青山不放松”的定力,將個人理想融入民族復興偉業,在平凡崗位上書寫無愧于時代的答卷。 向時代楷模看齊,重在厚植為民情懷的“根與魂。”“些小吾曹州縣吏,一枝一葉總關情。”從“縣委書記的榜樣”焦裕祿到“太行山上的新愚公”李保國,從“用生命叩響地球之門”的黃大年到“把論文寫在祖國大地上”的科技工作者,為民情懷始終是共產黨人薪火相傳的精神基因。時代楷模之所以能凝聚人心、激勵前行,正是因為他們始終將群眾利益置于心頭,用“腳下沾泥”的行動詮釋“心中有民”的信仰。新時代的奮斗者,既在困難問題上做攻關克堅的“尖兵”,也要當服務群眾的“勤務員”,在民生“小事”中傳遞黨的溫暖,讓“人民至上”的理念如同春風化雨,在幸福生活結出累累碩果。 向時代楷模看齊,要在永葆扎根基層的“精氣神”。基層是社會的細胞,也是奮斗的沃土”,唯有把雙腳扎進泥土,把汗水融入熱土,才能在日復一日的堅守中,詮釋時代擔當。從“七一勛章”獲得者黃文秀扎根脫貧攻堅一線,到“時代楷模”張桂梅創辦免費女子高中,再到本次以基層黨支部書記成為”時代楷模“的徐淙祥同志,無數先進典型用行動證明:偉大事業從來不是空中樓閣,而是無數平凡人接續奮斗的結晶。這啟示我們,奮斗者既要志存高遠,也要腳踏實地。在鄉村振興的主戰場、在社區治理的第一線,都需要更多“甘坐冷板凳”的堅守者,用日復一日的汗水澆灌希望,用久久為功的韌勁成就新時代。 站在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的關鍵節點,我們比任何時候都更需要凝聚精神力量。學習先進,不是簡單模仿某個人的具體行為,而是要傳承他們身上不變的初心、為民的情懷、堅守的定力。當千千萬萬奮斗者都能以楷模為標桿、與先進同行,我們必將在新時代的征程上,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讓“追光者”成為“發光者”,看那“平凡星火”匯聚成“時代炬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