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鎮《以榜樣精神為“鑰” 解鎖時代奮進“密碼”》☆
近日,中央宣傳部授予徐淙祥同志“時代楷模”稱號。這一榮譽既是對他數十年如一日堅守農業一線的肯定,也是對千千萬萬在平凡崗位上踐行初心、擔當使命的奮斗者的禮贊。從“全國勞動模范”到“全國十佳農民”,再到如今的“時代楷模”,徐淙祥用半個世紀的堅守書寫了一部“泥土里的中國答卷”。這份答卷里,既有糧安天下的赤子初心,也有科技興農的智慧亮色,更鐫刻著共富路上的為民情懷。 堅守初心,以赤子情懷筑牢信仰之基。徐淙祥扎根農田數十載,從青年時立誓“要用科技讓鄉親們多打糧”,在田埂間鉆研推廣農業新技術到晚年牽頭籌建“種糧大戶協會”,搭建技術交流平臺,他用始終滾燙的初心踐行著科技助農的諾言。在廣袤中國的大地上,無數奮斗者以初心為錨,“亮燈警察”陳清洲與肝癌抗爭十載,帶病堅守崗位一線,以生命微光點亮平安之路;“九旬院士”楊士莪深耕水聲教育七十春,用畢生心血筑牢“水下國門”;“鐵路巾幗”單杏花踐行“人民鐵路為人民”宗旨,深耕票務系統研發二十余年,憑技術創新打造全球領先票務平臺。從警營到講臺,從鐵路到農田,他們用數十年如一日的執著奉獻,讓初心在歲月中愈發堅定,讓信仰在實踐中更顯純粹。 實干篤行,以躬耕之力托舉民生之責。“道雖邇,不行不至;事雖小,不為不成。”徐淙祥扎根黃淮沃野,以科技興農改良品種與栽培,變“望天田”為“高產田”,正是實干興邦的生動寫照。這份求真務實的實干精神,也正在神州大地落地生根、開花結果。“大國工匠”董禮濤以銑刀為筆、匠心為墨,鉆研攻克技術難關,取得國家專利10余項,推廣科技成果245項,助力“中國制造”向“中國智造”跨越;“新農人”應英告別金融職場回歸田野,玩轉“科技+農業”,用智慧種植喚醒土地活力;“陶瓷修復師”張浩以妙手補千年,于無聲處守護文明根脈,甘做展柜背后的“守燈人”。他們以實干踐行擔當,用行動詮釋堅守,共同書寫著新時代的奮斗篇章。 精神傳承,以榜樣之光激發奮進之力。徐淙祥熱愛農業、鐘情土地,更激勵引導年輕一代積極投身“三農”,形成“一人引路、一群跟進、一片振興”的“頭雁效應”。這種精神的接續傳遞,正是時代前行的動力。近年來,“時代楷模”“道德模范”等榜樣群體如繁星閃耀,其事跡通過宣講、影視、新媒體等載體深入人心,推動崇尚榜樣、學習榜樣蔚然成風。在榜樣感召下,22年間59萬余名高校學子帶著理想奔向基層、扎根西部、投身祖國所需;無數科研工作者勇闖創新“深水區”,攻克“卡脖子”難題;萬千普通勞動者立足崗位精益求精、追求卓越。榜樣如星火,聚則燎原,激勵著每個人在平凡中堅守、于堅守中閃光,共同匯聚起民族復興的磅礴偉力。 時代楷模是標桿,更是號角。當下,全面建設社會主義現代化國家的新征程已開啟,更需要我們以榜樣為鏡,把初心化為行動,將使命扛在肩頭,用奮斗書寫人生華章,用擔當成就時代榮光。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