宣堡鎮《快遞量飛躍,見證中國經濟韌性與活力》☆
7月21日,記者在國新辦舉行的“高質量完成‘十四五’規劃”系列主題新聞發布會上獲悉:中國快遞業務量連續11年位居世界第一,目前平均每天攬收快件超過5億件,龐大的業務量背后是高效的資源配置,相當于每一秒就有近6000個快遞進入寄遞渠道,通過寄遞網絡在國內外流動。 快遞是經濟發展的“晴雨表”,串聯起“中國制造”與“中國消費”的雙向奔赴。習近平總書記指出:物流是實體經濟的“筋絡”,聯接生產和消費、內貿和外貿。當每秒6000個快遞在寄遞渠道流動,不僅有物流效率的躍升,更有中國經濟的韌性在產業“升級轉型”中的持續增強。五年來,郵政行業業務收入從2020年的1.1萬億元增長到2024年的1.7萬億元,年均增長11.3%;快遞業務量從2020年的830多億件增長到2024年的1750.8億件,年均增長超過20%。郵政快遞規模經濟效應持續放大,對產業拉動和區域經濟的帶動能力明顯提升,成為促消費、擴內需、穩增長的重要支撐。 快遞是普通人的“幸福方程式”,藏著每個人生活的“小確幸”。截止2024年,中國網購用戶規模達9.74億,日均快遞業務規模近4.8億件。對普通人而言,快遞是“急用藥當日達”的安心,是“生鮮次日達”的舌尖幸福,更是一場生活革命。從江蘇宿遷花木因快遞產業覆蓋實現“田間到云端”的跨越,柳州螺螄粉借助快遞行銷全國,再到“一騎紅塵妃子笑”的荔枝,如今在快遞的加持下成為常見水果......快遞的不僅是包裹,還有“人民至上”的生動詮釋,快遞正使每個人能用最接地氣的方式觸摸經濟發展的溫度。 快遞是新質生產力培育發展的沃土,連續11年全球第一的背后,是科技賦能美好生活的“中國方案”。深圳景區的無人機5分鐘送達、揚州高郵的無人車穿越鄉道、青島空港口岸智能分揀線每小時自動分揀1200件包裹......從雪域高原到瀚海戈壁,從繁華都市到偏遠鄉村,中國快遞下沉覆蓋了全國98%的鄉鎮街道,鋪就一張的民生保障網,背后是自動化、數智化技術的全面滲透。無人機配送降低“最后一公里”成本30%,循環包裝減少碳排放40%,大數據預測讓生鮮損耗率下降60%......快遞行業不斷“加速跑”,是包裹數量的躍升,更是發展質量的蝶變。 快遞領跑十一載,是14億人追求美好生活的奮進之旅,也是一個經濟大國的旺盛活力與堅實韌性的鮮活注腳。這流動的“中國速度”,終將載著我們走向更美好的未來。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