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街鎮《答好社保為民的中國答卷》
人社保部數據顯示,上半年,三項社會保險基金總收入4.53萬億元、總支出3.89萬億元,6月底累計結余9.83萬億元,基金運行總體平穩;企業職工基本養老保險全國統籌穩步推進,上半年調劑資金已經調撥到位,支持基金困難省份養老金發放;共為1479萬低保對象、特困人員等困難群體代繳城鄉居民養老保險費,為失業人員發放失業保險金、代繳基本醫療保險(含生育保險)費等768億元。截至6月底,養老保險基金投資運營規模2.55萬億元。社會保障卡功能進一步拓展。全國持卡人數達13.9億人、覆蓋98.9%人口,其中領用電子社保卡10.97億人,覆蓋77.9%人口。 社保是全民生活的安全繩。社保覆蓋率突破98%,意味著絕大多數勞動者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中,高覆蓋率也支撐了社保基金池的穩定,為養老金的調整和醫保報銷比例的提高奠定了基礎,增強了勞動力市場的“安全系數”,讓曾經處在保障邊緣的群體,有了對抗風險的底氣。在維持社保高覆蓋率的同時,政府還應繼續擴大社會保障的范圍,可以打通人社、民政、殘聯、稅務等部門的數據庫,聯合摸排漏保人員,還可以為困難群體提供精準代繳政策,確保弱勢群體“應保盡保”。 社保是經濟發展的發動閥。工傷保險的全覆蓋減少了建筑等高危行業的工傷爭議,化解了企業的賠償糾紛和用工風險;社會保險對企業的反哺也大大降低了用工成本,增強了企業對弱勢群體的雇傭意愿。養老金的連續提升提高了退休人員購買力,激發銀發經濟,催生出了養老旅游、康復醫療等新業態;社保的高覆蓋率讓大量的勞動力得以從農村釋放轉向二三產業,提高了非農就業率,讓消費市場有了源頭活水。社保制度的系統發力激活了消費市場,為經濟發展注入活力。 社保是社會公平的保障器。社會保障的制度并軌消除了城鄉標簽,農民工也可以享受職工養老保險,打破了以往城鄉二元分割的格局,大大降低了城鄉居民收入比,成為了縮小城鄉差距的關鍵杠桿。外賣、網約車等平臺的相關從業者參保率連年上升、新業態從業者自主選擇是否參加職工保險等現象也在說明著:社保制度正在將公平寫入中國發展的基因,消除人們對就業形態的歧視,拆除就業者的身份藩籬,為弱勢群體進行兜底。 當98%的國民被納入社會保障體系,這不僅是冰冷的數字達標,更編織起一張溫暖而堅韌的民生安全網。這張網兜住的是億萬百姓的生老病死,激活的是市場經濟的深層活力,更繡出了共同富裕的精細圖景。這不僅是民生工程的勝利,更是對人類發展命題的中國回答,安全閥守住底線,發動機驅動繁榮,保障器校準公平--三位一體,方為現代文明應有的溫度。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