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鎮《以雙擁之筆,繪就軍政軍民共榮新圖卷》
“民擁軍屬三春暖,國振虎威四海。”7月22日,全省雙擁工作會議召開。省長許昆林在會上強調,要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總書記關于雙擁工作的重要論述,持續推動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更好服務保障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這為江蘇雙擁工作的深入開展注入了強勁動力。 我黨我軍我國人民有著深厚的雙擁傳統,此次會議的部署,既是對優良傳統的傳承,更是對新時代雙擁工作的創新發展,必將讓軍政軍民“團結之樹”常青,成為國家發展和國防建設的“方向標”。 厚植崇軍文化,讓雙擁精神深入人心。“隨風潛入夜,潤物細無聲。”江蘇素有擁軍優屬、擁政愛民的傳統,使得雙擁工作能“為有米之炊”。有“米”還得有“巧”,會議明確各地各部門借助好雙擁紀念館、雙擁廣場等平臺,推動雙擁典型進企業、進校園、進社區以拓寬雙擁宣傳教育活動開展的深度及廣度。當雙擁典型感人事跡在校園廣泛傳頌,崇軍尚武的種子已在青少年心中深深扎根,厚植起賡續紅色血脈的思想根基;當各類企業積極投身擁軍優屬實踐,軍人軍屬的榮譽感與獲得感持續增強,彰顯出全社會尊崇軍人的鮮明導向;當社區常態化開展雙擁共建活動,軍民魚水深情在點滴互動中愈發濃厚,夯實了軍政軍民團結的社會基礎。這種覆蓋全域、貫穿全程的宣傳教育,不僅成為江蘇彰顯地方特色的精神標識,更凝聚起強國強軍的磅礴力量,為新時代雙擁工作高質量發展提供了堅實的思想保證和強大的精神動力。 強化雙向互動,讓軍地協同彰顯實效。“投我以桃,報之以李。”軍地之間“心手相牽”、“雙向奔赴”,是傳承紅色基因、賡續優良傳統的具體體現,也是鞏固軍政軍民團結、凝聚強國強軍合力的關鍵所在。從軍政軍民團結角度看,軍隊主動融入地方發展大局,在搶險救災中當先鋒、在鄉村振興中作后盾,以“人民軍隊為人民”的擔當筑牢民生防線;地方以尊崇之心落實擁軍舉措,從解決軍人“三后”問題到搭建軍民融合平臺,用“你守國我守家”的行動回應奉獻。從強國強軍合理角度看,部隊在參與地方基礎設施建設時,能發揮其組織嚴密、執行力強的優勢,加快工程進度;地方在支持部隊建設時,能提供先進的技術和物資,助力軍隊現代化。這種雙向互動,實現了軍地資源的優化配置,讓新質生產力和新質戰斗力高效融合。 落實優撫舉措,讓軍民合力共守家園。“兵馬未動,糧草先行。”會議強調,要用心用情做好服務保障,核心正在于破解官兵在住房安置、醫療保障、子女教育等方面的急難愁盼,為他們披上堅實的“安心甲”、卸下后顧之憂,心無旁騖地投身國防事業。這種“后方穩則前方固”的良性循環,持續為人民軍隊注入“強心劑”,不斷凝聚起無往不勝的磅礴力量。同時,優撫舉措也是是軍民同心的“黏合劑”,拉近軍民心理距離。軍人切實感受到社會關懷,也讓民眾在付出中深化對軍人奉獻的理解,在雙向互動中匯聚成“軍愛民、民擁軍”的集體共識,形成“軍民團結如一人,試看天下誰能敵”的氣氛。從政策落地到情感共鳴,這份雙向奔赴的溫暖,不僅讓軍人軍屬感受到社會的尊崇,更讓強軍興軍的根基愈發牢固,為國防和軍隊現代化建設筑牢“壓艙石”,匯聚起強國強軍的深厚偉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