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螢火匯星河 見義勇為鑄就時代豐碑》☆
黨的二十大以來,全國依法依規確認見義勇為行為超過3萬例、見義勇為人員近4萬人,其中因見義勇為犧牲人員近500人、致傷致殘人員近700人。近年來見義勇為表彰獎勵工作持續改進,堅持集中表彰與及時獎勵相結合,通過評選“見義勇為勇士榜”“百姓英雄”等形式,共表彰見義勇為英雄模范2.5萬人次。 千載光陰流轉,“見義勇為、匡扶正義,扶弱濟貧、懲惡揚善”的中華美德,如同血脈中奔涌的赤誠,早已熔鑄于民族的魂魄。從“路見不平,拔刀相助”的豪俠之風,到“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的仁愛之心,這些古老而崇高的信條,始終是維系社會良序的堅韌紐帶、燭照個體心靈的道德圭臬。時代長河中,神州大地不斷上演著動人心魄的義舉:有面對突發疫情,白衣執甲、逆行出征的醫護,用血肉之軀筑起生命防線;有烈焰濃煙里,沖鋒在前、赴湯蹈火的消防勇士,以鋼鐵意志守護萬家安寧;有街頭巷尾,為陌生病患跪地施救的保安,用平凡雙手托起生的希望;更有那風雨中,合力抬起側翻車輛救出被困者的路人,以瞬間抉擇詮釋人間大愛……這些身影,或于危難之際顯勇毅,或在細微之處見真情,共同映照出一個民族最深沉的精神底色與不屈脊梁。 每一次善舉都值得傳頌,每一份擔當都值得禮贊。從地震廢墟中徒手刨挖生命的外賣員,到火災濃煙里逆行破門的社區志愿者;從洪水中用身體筑成“人墻”的奶茶店小哥,到雪崩時讓出氧氣面罩的登山向導;從高鐵上緊急施救的退休護士,到地鐵口為暈倒乘客撐傘半小時的初中生……這些平凡身影用抉擇標注了文明高度,托起了人間正道的重量。他們未著華服勛章,卻在生死瞬間以赤子之心點亮了時代的精神燈塔。他們是個體良知的閃耀,是集體記憶的星光,更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里“敬業”“誠信”的鮮活映照。他們是新時代的脊梁,更是全民效仿的標桿。他們的故事印證:向善而行無需驚世駭俗的壯語,而是觸手可及的抉擇,是流淌在血脈深處的道德自覺。 崇尚英雄才會產生英雄,踐行善舉方可善行如潮。見義勇為者的道德抉擇,深刻展現人性光輝、彰顯文明高度、鑄就精神豐碑,具有震撼心靈、凈化風氣、引領風尚的非凡能量。以見義勇為的榜樣力量感召人、塑造人,既是新時代精神文明建設的核心要義,也是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中“愛國”“敬業”的具象化表達。高規格禮贊英雄模范,旨在全社會樹立他們舍己為人、守護公義的精神標桿,構建“敬仰楷模、爭當先鋒、守護善意”的良性生態。只有讓見義勇為融入百姓的血脈基因、化為日常的生活方式,推動其從“個別閃光”升華為“群體共識”,才能凝聚成崇德向善的磅礴力量。當每雙手都愿為弱者伸出援手,當每顆心都能為善意提供港灣,我們定能共同繪就文明和諧的社會畫卷,攜手邁向充滿溫度與正氣的美好明天。 個體的善念是點點螢火,群體的踐行可匯聚星河。讓見義勇為精神光耀時代,呼喚人人躬身力行,平凡之舉如涓滴入海,終將奔涌成滌蕩人心、塑造風尚的浩蕩江河。當“該出手時就出手”的勇毅化為本能,“贈人玫瑰”的溫情融入血脈,見義勇為便超越悲情敘事,升華為春風化雨的集體自覺。如此,“一人善舉,萬人可激”,點點螢火終將交織成璀璨星河,讓正義之光普照大地,讓互助之暖永駐人間。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