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溪鎮《乘風信息洪流,破浪數字之潮》☆
7月21日,中國互聯網絡信息中心(CNNIC)在京發布的第56次《中國互聯網絡發展狀況統計報告》顯示,“十四五”期間,我國互聯網建設取得顯著成就。新型信息基礎設施加速布局,互聯網基礎資源持續豐富,截至6月,我國網民規模達11.23億人,互聯網普及率達79.7%。 從“可用”走向“必用”,從“工具”升華為“環境”,數字浪潮席卷神州。智慧文旅、數字醫療、智能制造等新場景次第綻放,數字網絡概念“盆景”蛻變為賦能千行百業的壯麗“風景”……互聯網絡正以前所未有的深度和廣度,引領中國在信息時代的洪流中破浪前行。 “流量池”開拓“致富路”。手機成為新農具,直播成為新農活,直播間化身新農田,農民通過實時互動將特色農產品直接對接消費者,減少中間環節,地方特產銷往全國。江蘇沭陽花木綻放“美麗經濟”, 云南普洱的咖啡豆“一點就到家” ,山東壽光蔬菜成為“中國種業硅谷”……直播電商將消費場景從“貨架”升級為“劇場”,以“所見即所得”的穿透力,為農產品裝上“加速器”,釋放出“指尖經濟”的磅礴力量。直播電商與即時零售的興起,不僅開拓鄉村振興的“好路子”,更為經濟高質量發展注入“云”動力。2024年直播電商GMV超4.5萬億元,占網絡零售額近三分之一,貢獻電子商務增量的80%,成為暢通國內大循環的新引擎。 “中國韻”推開“世界窗”。中國故事也借數字之翼飛越重洋,網文、短劇、短視頻、游戲等組成的“數字文化方陣”,傳遞東方神韻,在全球文化版圖上刻下日益鮮明的中國印記。起點國際平臺上的網絡文學構建起“東方奇幻宇宙”;微短劇以緊湊敘事與東方審美實現驚人付費轉化;TikTok上,Chinese Culture 標簽下的內容播放量突破百億次……從漢服霓裳到水墨丹青,從功夫哲學到舌尖滋味,中國文化輸出的窗口實現從“借船出海”到“造船遠航”的深刻轉變。 “防火墻”筑牢“安全港”。在網民規模突破11億、數字化深度融入群眾生活的時代,“越來越多的群體共享數字發展成果”是喜人戰報,也是對更堅固安全堤防的呼喚。面對復雜嚴峻的網絡安全形勢,國家政策持續強化防護之盾。《網絡安全法》構建層次分明的治理框,護航中國數字經濟的發展;《關鍵信息基礎設施安全保護條例》依法保護數字時代社會運行的“神經中樞”;“清朗”系列專項行動利劍出鞘,精準打擊網絡空間的頑疾亂象,守護一片網絡“晴空”……這些系統性、立體化的治理舉措,共同構筑起堅不可摧的網絡安全屏障,為全體中國網民安心共享數字紅利提供了根本保障。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