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街道《讓革命精神在強軍事業中薪火相傳》☆
在中國人民解放軍建軍98周年之際,中央宣傳部、中央軍委政治工作部聯合發布12名“最美新時代革命軍人”。張燦燦、馬少利、陳思麒、崔道虎、何元智、李慧靈、謝亮、王超、傅達林、傅婉娟、雷耀明、布和圖木爾等12名官兵,他們用熱血書寫的不僅是個人榮光,更是新時代革命軍人奮斗強軍的磅礴力量。 要讀懂新時代強軍事業,需要置身于宏偉的歷史中,南昌城頭的槍聲、長征路上的艱辛、朝鮮戰場的犧牲、"兩彈一星"的堅守......“勝負之征,精神先見”,革命先輩們以忠誠為底色、以奮斗為注腳,譜寫的精神譜系,在任一歷史時期都熠熠生輝、不可磨滅,引導著新時代官兵接受洗禮、賡續傳統。今天,當我們在大洋深處錘煉本領、在實驗室攻克技術壁壘,當我們用黨的創新理論鑄魂育人、用十年如一日的意志守邊固防時,延續的正是這種"革命理想高于天"的精神血脈,這種精神帶來心靈的震撼,激發向上的力量,為我們強黨、強國、強軍提供了豐厚滋養和不竭動力。 贏得軍事競爭主動,打贏未來戰爭,官兵是主體。強軍事業的深入推進,對軍人素質提出了更高要求。專業能力的持續精進、標準執行的嚴格自律、創新思維的培育發展、價值認同的深層建構,是官兵個體支撐強軍建設、實現強軍事業的基礎,強軍路上的每一步跨越,都需要將個人志向熔鑄于強軍偉業,在“國之大者”的使命擔當中,保持持續學習的狀態,將標準內化為本能,最終形成“小我”與“大我”的價值統一。 “善戰者之勝也,無智名,無勇功”,真正的強軍不是重復喧囂的口號,而是讓每個戰士都走向實踐場,“致廣大而盡精微”,真正的勇武不在于征服對手,而在于有能力實現更廣范圍上的和平。幾十次搶險救災,兩三天就磨破一雙軍靴;上千次重復實驗,只為一個嚴謹的數據;三十年教書育人,畢生奉獻給三尺講臺......這些"最美"身影最動人的特質,在于他們以自己的方式詮釋著新時代軍人的擔當,強軍目標便在這些具體的、甚至看似枯燥的重復的實踐中逐漸實現的。 強軍事業是場接力跑,每代人都要跑出好成績。當強軍的接力棒傳遞到新時代青年手中,我們需要明白:不是每個人都要走向沙場,但人生處處是戰場。今天我們面臨的選擇遠比過去多元,但“奮斗”的根本命題從未改變。強軍夢不在遠方,它就在你鉆研的課題里、堅守的美德中、傳播的正能量間。當你立足自己的崗位,為提升自我學習、奮斗時,就是在筑牢人生的戰艦、貯備“戰斗”的炮火。在自己的坐標上發光發熱,把革命精神傳承下去,便是對強軍事業、對民族復興偉業最深刻的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