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鄉《作業“瘦身” 為青少年成長撐起自由晴空》☆
教育部辦公廳近日印發通知,就做好2025年中小學暑期安全工作進行部署,要求堅決遏制節假日上課補課、提前開學、延遲放假等問題,嚴控暑期作業總量。這不僅是作業量的“物理減法”,更是一次指向育人本質的深刻回歸。它卸下的是束縛,撐起的是青少年健康成長的廣闊藍天。 減負松綁,為身心健康“解壓”。繁重的暑假作業不僅蠶食學生們的休息時間,更悄然透支著青少年的身心健康。2021年7月,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關于進一步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和校外培訓負擔的意見》,旨在減輕義務教育階段學生作業負擔、減輕校外培訓負擔。自此,全國各地積極響應國家號召,開展實施形式多樣的“雙減”工作:陜西省寶雞市綜合施策推動作業改革見實效;吉林省長春市通過“四個聚焦”有效遏制學科類隱形變異培訓;浙江省溫州市“三強化三把關”推進校外培訓材料規范管理。“雙減”政策的落地讓各地學生疲憊的身心得以喘息,為健康體魄與陽光心態奠基。解綁的是有形負擔,喚醒的是蓬勃的生命力。 釋放時空,促全面發展“賦能”。作業“瘦身”后的暑假,孩子們走出封閉題海,廣袤天地成為更生動的課堂:一次田野調查,點燃對自然的敬畏;一場社區服務,培育責任擔當;一本自主選讀的經典,滋養獨立思考的種子。消失的作業時長,正轉化為探索興趣、鍛造品格、融入社會的寶貴契機。教育需要做減法,減去不必要的負擔、過度的干預和功利的追逐,讓教育回歸到培養完整的人這一核心上來。教育的減法,正是要把本屬于孩子的成長權利還給他們,讓教育從“塑造”轉向“喚醒”,從“給予”轉向“賦能”。“雙減”政策的出臺,正是教育減法理念在國家層面的制度性推進,“減作業、減培訓”的表層要求下,是釋放他們內在的成長潛能,是“增質量、增素養”的深層目標。 “減量”絕非“躺平”,而是對教育智慧的高階挑戰。告別“題海戰術”的粗放模式,作業設計亟需一場靜水深流的變革——從大水漫灌轉向精準滴灌。聚焦核心素養,設計分層化、實踐性、探究式的作業;利用技術賦能,實現個性化推送與即時反饋;強化評價引導,關注過程成長而非標準答案。要同時實現減負和增效,必須跳出“量”與“效”的單邊關系,從對“量”的關注深入到對內在“質”的干預,以提高總體的教育教學質量作為起點,優化教育過程,在提高作業效能的同時減輕作業負擔。唯有學校創新機制、教師深耕設計、家長轉變觀念,合力驅散“唯數量論”的迷霧,才能讓精簡后的每一份作業都成為能力躍升的支點。 作業“瘦身”,護航成長。教育最美的姿態,莫過于為生命成長留出自由呼吸的空間。這是一次對教育初心的深情回望,亦是對未來人才的智慧投資。唯有各方通力合作,才能讓這場作業“瘦身革命”,真正化為滋養民族未來棟梁的甘泉,推動我國教育事業高質量發展。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