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鎮《精準施訓育專才 聚力產業攀新高》
近日,國務院就業促進和勞動保護工作領導小組印發的《關于開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的指導意見》,這不僅是引導勞動力向新興行業和高質量崗位流動、化解就業結構性矛盾的務實之舉,也是助力產業轉型升級、推動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關鍵引擎。 持續關注重點群體,筑牢就業創業根基。《意見》明確圍繞企業職工、高校畢業生、農民工等重點群體,持續加強職業技能提升培訓,這不僅是服務高質量發展、促進共同富裕的戰略部署,也是實施人才強國戰略的重要舉措。要進一步構建“重點群體技能成長數據庫”,運用大數據分析繪制技能圖譜動態掌握培訓需求和就業方向,實現培訓資源精準匹配。此外,完善“技能與收入掛鉤”激勵機制,在企業推行“技能等級津貼”,擴大培訓補貼覆蓋范圍,對脫貧勞動力、失業人員等特殊群體給予額外補貼傾斜,落實培訓期間生活補貼,降低其參與培訓的經濟門檻。讓技能提升成為群眾增收致富的“金鑰匙”,為構建新發展格局、推進共同富裕筑牢技能根基。 創新優化培訓模式,提升技能培育質效。從推動“政校企”協同育人,發揮統籌優勢,共建實訓基地和產業學院,到推廣“互聯網+職業技能培訓”模式,線上平臺理論教學結合線下實訓技能實操,再到推行“技能培訓+技能評價+ 就業服務”閉環模式,《意見》在培訓模式上呈現出智能化、多元化、市場化的特點。要加快構建“培訓質量星級評價體系”,從課程設置、師資水平、實訓條件、就業反饋等維度對培訓機構進行評級,引導培訓機構提升服務質量;支持有條件的地區建立“培訓券”制度,由政府向符合條件的勞動者發放電子培訓券,允許其自主選擇培訓機構和課程,激發市場競爭活力。同時,在“互聯網+”基礎上鼓勵開發“微課程”“模塊化課程”,適應不同群體的碎片化學習需求,提高學習靈活性。 強化保障措施落地,凝聚培訓工作合力。《意見》從政策、資金、機制等方面構建了全方位保障體系。在政策保障上,明確各部門職責分工,形成人社部門牽頭、行業主管部門協同的工作格局;在資金保障上,建立多元化投入機制,統籌使用失業保險基金、地方財政資金等;在機制保障上,推行 “誰培訓、誰負責” 的責任追溯制度,加強全過程的監督管理。為推動大規模職業技能提升培訓行動落地見效、護航技能人才培育,要將職業技能培訓納入地方政府高質量發展考核指標,建立“月調度、季通報、年考核”制度,壓實地方政府主體責任;探索“以獎代補” 激勵機制,對培訓規模大、就業效果好的地區和機構給予資金獎勵,調動各方參與積極性。同時,加強技能人才激勵政策宣傳,通過評選“技能大師”“首席技師”等活動,營造“崇尚技能、尊重人才”的社會氛圍,讓技能人才有地位、有尊嚴、有奔頭。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