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以清朗為墨 繪就少年數字成長圖》☆
當指尖劃過屏幕成為成長的日常,網絡已不僅是未成年人探索世界的窗口,更化作學習的課堂、社交的舞臺與靈感的源泉。但這片數字天地里,不良信息的暗礁、低俗內容的濁流仍伺機沖擊著稚嫩的心靈。在此之際,中央網信辦啟動“清朗·2025年暑期未成年人網絡環境整治”專項行動,筑起孩子暑期網絡安全“防火墻”,讓網絡空間回歸本應有的澄澈與溫暖。 以“堵”筑堤守底線,以“疏”引水潤心田,方是清朗網絡的培育之道。營造風清氣正的網絡空間,堵疏結合是一個老辦法,也是靠實管用的好辦法。堵,即要堅決堵住那些危害未成年人身心健康的違法信息和不良內容的傳播渠道。這需要相關部門加強監管,加大對涉暴力迷信、淫穢色情、引誘自殺自殘、侵害未成年人隱私等違法信息的查處力度,全面清理低俗庸俗、炫富拜金、極端情緒等不良內容。疏,則是要引導未成年人正確使用網絡,通過加強網絡素養教育,提升他們辨別信息真偽和抵制不良誘惑的能力。同時,鼓勵平臺提供更多積極健康、符合未成年人身心發展特點的優質內容,如科普知識、傳統文化、藝術欣賞等,讓未成年人在網絡世界中汲取正能量。這就如同大禹治水,單純的“堵”難以從根本上解決問題,只有“堵疏結合”,才能實現網絡環境的長治久安,真正落實“清朗”目標,為未成年人打造一片純凈的網絡天空。 當網絡陷阱披上“新潮”外衣,更需撕開偽裝,識破那些潛伏在興趣與誘惑背后的暗礁。如今,網絡侵害手段不斷翻新,隱蔽傳播違法不良信息、誘導參與線下危險活動、利用未成年人形象牟利等問題層出不窮,隱形變異,真有點亂花漸欲迷人眼。比如,一些不法分子借絕版“谷子”、明星周邊、免費學習搭子等名義,侵擾未成年人;有的利用卡牌、故事、動漫等未成年人喜愛的新載體、新手法,炮制網絡黑話爛梗;有的引誘未成年人提供陪聊、陪玩、陪游等違規服務……不一而足,實質是網絡平臺及自媒體業主,打著學習、新穎、體驗等幌子,傳播軟色情、軟暴力,監守自盜,非法牟利。平臺作為網絡內容的傳播載體,理應對內容嚴格審核和管理。然而,部分平臺為了追求流量和利益,對這些違法違規行為,睜一只眼閉一只眼。因此,必須旗幟鮮明,公開亮劍,嚴明對平臺運營者和內容創作者的管理和約束,對存在問題的平臺、賬號和MCN機構從嚴處置處罰,公開曝光典型案例,形成有力的警示震懾。 家庭是第一道防線,社區是溫暖的港灣,二者攜手,方能為少年筑起抵御網絡風險的堅固堡壘。對于不良網絡對孩子的毒害,家長們深惡痛絕。其實,家長作為孩子的第一監護人,對孩子的用網行為有著不可推卸的監督責任。家長要以身作則,減少在孩子面前過度使用網絡的行為,為孩子樹立正確的榜樣。同時,要加強與孩子的溝通交流,了解他們的網絡活動,引導他們正確認識網絡,提高自我保護意識。社區“五老”作為社會的寶貴財富,有著豐富的人生經驗和社會閱歷,他們可以成為未成年人成長道路上的引路人。社區利用暑期,組織“五老”開展網絡安全教育活動,如舉辦講座、座談會等,向未成年人普及網絡安全知識和法律法規;對社區內未成年人的網絡使用情況進行監督,發現問題及時與家長和相關部門溝通。這方面,各地都有一些好的做法和成功經驗,與時俱進,久久為功,共同為未成年人營造一個健康的成長環境。 這場暑期網絡“護苗行動”,并不是某一方的孤軍奮戰,而是全社會共同編織的“防護網”。當監管的剛性、平臺的責任、家庭的引導與社會的關愛形成合力,不僅能為這個夏天按下“凈化鍵”,更能為未成年人的數字成長鋪設一條灑滿陽光的大道。讓每一次點擊都遇見美好,每一段瀏覽都滋養心靈——這,便是我們為下一代守護的網絡初心,也是他們向未來奔赴的底氣。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