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橋鎮《讀懂展覽中的精神密碼 永葆奮進初心》☆
7月7日,紀念全民族抗戰爆發88周年儀式暨《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開幕式在中國人民抗日戰爭紀念館舉行。此次主題展覽共分8個部分,展覽面積1.22萬平方米,展出照片1525張、文物3237件。展覽通過“珍貴文物+檔案文獻+歷史影像+藝術品+歷史場景”的布展方式,全景式展現了中國人民14年艱苦抗戰的光輝歷程。這場跨越時空的主題展覽,不僅是對歷史的深情回望,也是對未來的鄭重承諾。 銘記篳路藍縷“來時路”,以“前事不忘,后事之師”的清醒接續精神火種。《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中,從泛黃書頁記錄著的《中國共產黨為日軍進攻盧溝橋通電》到斑駁的沈忠明烈士《革命烈士證明書》,從趙一曼烈士被捕到英勇就義的詳細檔案到平型關大捷中繳獲的日軍地圖,這些浸染著血淚的實物,將14年抗戰的烽火歲月具象化為可觸摸的歷史痕跡。每一件文物如同精神路標,串聯起中華人民從奮起抵抗到走向勝利的壯闊征程,既鐫刻著民族的苦難記憶,更彰顯著“寧為玉碎”的抗爭精神。“昭昭前事,惕惕后人。”盧溝橋畔的槍聲曾震醒沉睡的民族,當下我們自當接續這份精神火種,以丹心鑄魂,于一次次歷史回望中將這份精神火種淬煉為照亮新時代復興之路的不滅火炬。 行穩日新月異“當下路”,以“代代相傳,生生不息”的擔當踐行初心使命。在那段烽火歲月中,無數英烈以生命熔鑄許黨報國的赤誠,用熱血書寫保家衛國的壯歌。無論是狼牙山五壯士的縱身躍崖,還是趙一曼、江姐等巾幗鐵骨的堅貞不屈,他們用鮮血染紅信仰的旗幟,詮釋初心依舊的抗戰精神。如今,硝煙散盡,但抗戰精神卻從未在歲月中褪色,看那“兩彈一星”研制者們在戈壁灘續寫的 “自力更生”,與楊靖宇將軍嚼棉絮戰冰雪的堅韌一脈相承;脫貧攻堅戰場上,駐村書記們用 “不獲全勝決不收兵” 的誓言,延續著沂蒙精神的為民底色。從戰火紛飛的年代到和平發展的今朝,我們當以英烈為鏡,將擔當融入血脈,在當下穩步前行,在新時代續寫保家衛國、服務人民的歷史新篇。 奮進民族復興“未來路”,以“請黨放心,強國有我”的追求激蕩時代榮光。站在新的歷史起點,《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主題展覽的開幕,既是對過去的致敬,更是對未來的宣言。其中的每件展品并非靜態的史冊,而是奔涌在民族血脈中的復興密碼。當全體人員在紀念館前高唱《義勇軍進行曲》,當序廳中象征中華民族團結抗戰的《銅墻鐵壁》浮雕與頂部的星光屏交相輝映,當5098張抗戰老照片組成震撼的照片矩陣,我們看到的不僅是歷史的延續,更是精神的升華。歷史早已證明,趕考路上的每一次勝利,都源于黨群同心、眾志成城。“七七事變”的烽火激勵著我們銘記歷史、奮勇前行,“平型關大捷”的號角鼓舞著我們開拓進取、勇敢擔當。“為了民族解放與世界和平”,這是對先烈的告慰,更是新時代賦予我們的使命。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