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失鎮《譜寫生態文明建設新篇章》☆
近日,《習近平生態文明文選》第一卷出版發行,為全黨全國各族人民深入學習貫徹習近平新時代中國特色社會主義思想特別是習近平生態文明思想提供了權威教材,為我們在新時代推進生態文明建設提供了明確的方向指引和強大的理論支撐。廣大黨員干部應當堅定不移走生產發展、生活富裕、生態良好的文明發展道路,以高品質生態環境支撐高質量發展,加快推進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全面推進美麗中國建設,為實現中華民族永續發展開辟廣闊前景,具有重要意義。 生態文明建設是關系民族未來的根本大計。“山水林田湖草沙是一個生命共同體”的論斷生動闡釋了自然系統各要素的內在關聯,為新時代生態治理提供了理論支撐。這一思想,既是對傳統發展觀念的超越,更是對人與自然和諧共生規律的深刻揭示。優質的生態產品是滿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的核心要素,唯有守護好自然生態的安全邊界,方能繪就經濟繁榮、社會公平與生態優美的文明畫卷。生態保護的紅線如同文明延續的生命線,既承載著中華民族的文化基因,也孕育著可持續發展的不竭動能。當經濟發展與生態修養形成良性互動,綠水青山便真正成為造福人民的幸福靠山,共同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新時代以來,從森林覆蓋率持續提升到濕地保護體系不斷完善,從生物多樣性保護到碳匯能力顯著增強,我國在生態環境保護領域取得了歷史性突破,生態屏障更加穩固。與此同時,我們必須清醒看到,生態文明建設仍處于壓力疊加、負重前行的關鍵期。資源過度開發導致的生態負債尚未完全消化,生態系統退化風險與氣候變化影響相互交織,綠色轉型的陣痛與發展方式的慣性形成深層博弈。廣大黨員干部必須始終扛牢生態保護的政治責任,以“功成不必在我”的境界和“功成必定有我”的擔當,在精準治污、科學修復、系統保護中破解發展難題,在綠色技術革命、產業生態化轉型中厚植發展優勢,讓良好生態環境成為最普惠的民生福祉,用實際行動詮釋“生態興則文明興”的深邃內涵。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必須深刻把握“綠水青山就是金山銀山”理念。這一理念要求我們在發展全局中始終秉持生態惠民、生態利民、生態為民的價值取向,將綠色基因融入經濟社會發展的血脈。要著力構建綠色低碳循環發展經濟體系,通過技術創新推動傳統產業向綠色、低碳、循環方向發展,加快發展戰略性新興環保產業,讓生態綠色成為高質量發展的鮮明底色。必須健全環境治理全民行動體系,通過生態補償機制激發內生動力,讓保護生態環境成為全社會的自覺行動,在美麗中國建設中書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新篇章。 推進生態文明建設,需要凝聚全社會共建共治共享的磅礴力量。生態文明是全體人民共同的事業,必須構建政府主導、企業加盟、社會參與的現代化環境治理體系。黨員干部要當好生態文明的踐行者引領者,帶頭踐行綠色出行、文明健康的生活方式,以“關鍵少數”帶動“絕大多數”。當全體人民共同踐行簡約適度的生活哲學,當每個微觀主體都成為生態保護的行動單元,天藍地綠水清的美麗圖景必將從愿景變為現實,譜寫人與自然和諧共生的現代化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