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雙千”計劃,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2025年全國普通高校畢業生就業創業工作會議消息,2025年屆高校畢業生規模達到1222萬人,同比增加43萬人,智聯招聘2024年數據顯示,目前近半數畢業生面臨“畢業即失業”,全球經濟增速放緩、企業招聘需求收縮的嚴峻形勢下,高校畢業生大多面臨著激烈的就業競爭,為了幫助畢業生更好地適應市場需求,教育部加快推進了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幫助社會需求相對不足的相關專業的畢業生優化知識與技能結構,使其具備復合型專業技能以供市場選擇,這一計劃的實施,對于促進高校畢業生充分就業具有深遠的意義,因此,我們要貫徹實行“雙千”計劃,讓政策落地生根,助力高校畢業生高質量就業,從而幫助他們實現個人價值和社會價值。 “雙千”計劃的有效推進,需要教育部制定好實施戰略,把好行動的方向盤,需要相關部門合力共舉,讓就業青年乘風而上。 以需求為 “指南針”,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優化人才培養結構。“雙千”計劃以促就業為目標,立足推動高等教育人才培養供需適配,幫助學生補齊知識和技能結構短板。所以,我們要結合社會現在不足的資源、國家戰略需求和市場發展的趨勢,包括計劃面向未來產業和戰略性新興產業發展、傳統產業轉型、數字經濟、綠色經濟、低空經濟以及民生服務保障等人才急需領域,面向全國高校應屆畢業生設置“微專業”和職業能力培訓課程。比如中國農業大學在預調研過程中根據學生的問卷調查,發現專業課程設置是否合理,通過學生的課程反饋一步步改善提高專業與實際就業的聯系度,通過此類實踐類的課程學習,幫助大學生找準職業方向,從而能夠有效促進畢業生高質量就業。 以資源為“壓艙石”,利用智慧教育平臺,提供豐富學習資源。根據教育部相關要求國家智慧教育公共服務平臺已遴選上線33個實用緊缺專業的138門一流課程和應用技能型“微專業”等1455門優質教學資源。這些資源為學生提供了豐富的學習選擇,幫助他們根據自身需求和興趣選擇合適的課程進行學習。此外,教育部還將在國家高等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職業教育智慧教育平臺、國家大學生就業服務平臺分別開設專區,年內分批發布1000個“微專業”和1000個職業能力培訓課程。比如中國農業大學開設“植物生物安全”微專業,讓青年學生利用無人機及圖像識別技術來對外來有害進行智能監測防控,這些平臺的建設和完善,讓應屆畢業生能夠站在技術迭代的浪尖,將進一步推動“雙千”計劃的實施,為學生提供更加便捷的學習渠道。 以人才為“連心橋”,加強校企合作,推動人才培養與市場需求緊密結合。“雙千”計劃鼓勵企業、社會組織、培訓機構等自主開發培訓資源,支持高校與人力資源社會保障部門、用人單位協同,深化校企對接合作。通過校企合作,高?梢愿玫亓私馐袌鲂枨,調整人才培養方案,為學生提供實習實踐機會,幫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同時,用人單位也可以通過參與培訓課程的開發和實施,培養和招聘更多實用型、復合型和緊缺型人才。通過政企聯合、定向培養、精準就業,比如開設春、秋季校園招聘,深化高效的“訪企拓崗”行動,挖掘企業就業空間,辦好職業規劃大賽,促進人才供需對接的同時,對加快應屆畢業青年更快地投入到市場中創造財富與價值具有重要意義。 教育部加快推進就業能力提升“雙千”計劃,通過精準對接市場需求、利用智慧教育平臺科技賦能、加強校企合作等方式,為高校畢業生提供更多的學習機會和發展空間,幫助他們提升就業能力,更好地適應就業市場的需求,促進他們的高質量就業,為高校畢業生的就業之路保駕護航!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