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讓誠信成為基層治理的基石與燈塔》
近日,中央宣傳部、國家發展改革委聯合發布了2024年“誠信之星”,十位平凡人物以不凡的堅守照亮誠信的星空。這束光如一面清澈的鏡子,映照出誠信在鄉土中國深處的磅礴力量。對于我們這些扎根泥土、穿行阡陌的基層干部而言,誠信二字的分量,重逾千鈞,它不僅是我們立身之本,更是推動基層治理與發展的隱形助力。 誠信是立身之本,以誠塑造公信豐碑。“人無信不立”對基層工作不是虛無縹緲,而是夯實日常工作的根基。古時,商鞅欲行新政,考慮民心難服,故以徙木立信,昭示天下何為言出必行。現如今,榜樣的力量催人奮進,山西省晉城市村民劉平貴、李繼林夫婦以誠作為立身之本,雖身處困境仍自強不息,不忘履約踐諾;護邊員阿迪恪守誓言、忠誠履職,數十年如一日為祖國巡守邊疆、造林防沙。他們的光芒并非遠在天邊,而是身邊可感可觸的標桿,作為基層干部,為民服務事項繁雜瑣碎,在辦理證件、矛盾調解、回應訴求時,說出的每句承諾都關乎群眾期盼,每句承諾的分量都重若千鈞。唯有像“誠信之星”那樣謹守誓言、履職盡責,做到言必行、行必果,才能形成干群之間互信的紐帶,在群眾心中樹起不倒的信任豐碑。 誠信是治理之基,以信鋪就和諧之路。基層治理千頭萬緒,誠信恰洽是理順萬端的關鍵樞紐,當干部以誠待人、政策執行公開透明,群眾疑慮自然消除,干群關系便暢通無阻。正如姜經緯運用“一網統管”模式,成功調解居民矛盾數千起;於如桂不忘初心,多年來為犧牲戰友父母盡孝,先后結對幫扶100余名困難學生、接濟困難群眾上千次。他們在平凡崗位書寫不凡,他們用自身行動塑造職業形象,這正是基層治理所需的“潤滑劑”。唯有將“信”字貫穿于每一項決策、每一次溝通,讓制度運行于陽光之下,讓承諾落地生根,才能筑牢基層善治的深厚根基。 誠信是發展之鑰,在鄉村振興中凝聚合力。誠信,是帶動鄉土發展、實現鄉村振興金鑰匙。廣西蘭培文誠信經營,創辦文化公司多年,哪怕企業資金鏈緊張,也堅持 "不拖欠農戶一分錢" 的原則,優先結清壯族織娘的手工費;江西省廣昌縣謝遠泰信守“帶領鄉親種菌菇,一起富起來”的諾言,勤業精業,培養鄉土人才,帶領鄉親一道脫貧致富。他們以行動證明,誠信能夠聚集人心、引來活水、促進發展。作為基層干部,應當帶頭信守承諾,維護好公平市場環境,引導村民踐行契約。惟有將誠信深深鐫刻在每一位群眾內心,成為堅定不移的信念,必然能共同造就誠信的沃土,鑄就良好的聲譽和營商環境,撬動資金、技術、人才等要素向鄉土流動,讓鄉村在信任的土壤里開出繁榮之花。 從呂梁山區到天山腳下,"誠信之星"們如懸在天空的啟明星,照亮了基層治理的精神天空。對我們基層干部而言,踐行誠信不是高不可攀的道德標桿,而是走訪農戶時的一句實在話、解決難題時的一個真行動、推動發展時的一份硬擔當。它終將升華為驅動鄉村和諧善治、奔赴振興的澎湃引擎。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