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以統一大市場激活經濟發展活力》☆
中央財經委員會第六次會議對全國統一大市場作出深化部署,強調以“五統一、一開放”破除深層次制度藩籬。作為政策落地的“最后一公里”,鄉鎮經濟正面臨轉型關鍵期,從基層實踐看,把握戰略機遇需緊扣三大著力點。 打破“內卷式競爭”,構建規則統一共同體。當前部分鄉鎮為短期增長,陷入“三拼三讓”困局:拼稅收減免、讓渡公共利益;拼土地賤賣、透支發展空間;拼地方保護、割裂要素流動。會議新增“統一政府行為尺度”要求,直擊基層痛點。叫停“割肉式”招商,摒棄零地價供地、違規稅收返還,轉向法治化營商環境建設;破除“隱形門檻”,清理招投標、資質認證中的地域歧視條款,讓本地企業經風雨、強筋骨;轉變政績觀,銜接上級考核改革導向,引導資源投向長期競爭力培育。 打通“要素孤島”,嵌入全國市場新網絡。會議提出“統一要素資源市場”,恰為鄉鎮破除“小散弱”痼疾提供破局點。資源稟賦的縣域不等于經濟強縣,關鍵在于能否讓沉睡的要素“動”起來、特色的資源“連”起來。土地“活權”,探索宅基地入市、集體建設用地跨鄉流轉,破解產業用地碎片化;人才“破界”,借力區域人才數據庫引進“候鳥專家”,發展“云端研發+鄉鎮制造”協同體;信用“賦能”,接入省級征信平臺,將本地產業信用轉化為融資能力。 打造“卡位優勢”,開辟開放競合新賽道。統一大市場不是消除地域特色,而是讓特色在更高平臺釋放價值。基層需放棄“小而全”幻想,尋找全國產業鏈中的不可替代節點。標準引領特色,推動土特產對接國家質量認證體系,實現“優質優價”;樞紐承接需求,借物流網絡升級打造專業集散中心;服務創造增量,發展區域品牌孵化、電商運營等生產性服務業,補強小微主體市場能力。 從“被動突圍”到“主動嵌入”,全國統一大市場建設,本質是讓每個經濟細胞在更大系統中共振共生。制度紅利的獲取,取決于舊邏輯的舍棄深度與新路徑的開拓力度。拆除地方保護的“矮墻”,換來的是要素涌流的活水;告別內卷競爭的泥潭,迎來的是開放競合的新局。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