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以基層善治繪就江蘇民生新圖景》☆
近日,江蘇省住房城鄉建設廳發布《江蘇省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實施方案》,聚焦當前物業服務領域群眾反映強烈的突出問題和制約行業發展的難點堵點,以“三公開、三提升、三通暢、創新試點示范”為主攻方向,實施物業服務質量提升行動。 “基層強則國家強,基層安則天下安”,基層治理是國家治理的“最后一公里”,是人民群眾能否感受黨和政府溫暖的“神經末梢”。近年來,江蘇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將基層治理作為改善民生的關鍵抓手,學習運用“楓橋經驗”,用“小改革”回應“大民生”,用“微治理”托舉“真幸福”,在破解民生難題中厚植幸福底色,讓新時代“楓橋經驗”在江蘇大地上綻放出更溫暖的民生之花。 黨建引領,筑牢基層治理“主心骨”。習近平總書記強調,基層黨組織是貫徹落實黨中央決策部署的“最后一公里”。江蘇始終把黨建引領作為基層治理的“根”和“魂”,以織密組織網絡、凝聚多元力量,讓黨旗在民生一線高高飄揚。靖江季市鎮構建“黨建+網格”體系,創新推出“三建一派”模式,推動網格黨組織全覆蓋,筑牢基層治理“橋頭堡”;常熟市大力構建“海棠花紅”先鋒陣地集群,推動組織觸角在一線扎根、為民服務在一線優化、治理力量在一線集聚,以一個個“小陣地”釋放治理“大效能”。江蘇以黨建引領的生動實踐,把黨的政治優勢轉化為治理效能,為基層治理現代化注入源源不斷的紅色動能。 創新機制,激活基層治理“源動力”。基層治理的活力,在于“接地氣”的機制創新。從南通崇川區將“援法議事”作為為民服務的出發點和落腳點,到泰興河失鎮探索形成矛盾糾紛“共同理大家評”工作法,從無錫推出民生服務“十百千”行動到全省多地用積分制“兌”出基層治理“大活力”……治理機制的創新如星火燎原,在江蘇大地上織就了一張細密的治理網絡,精準“捕獲”群眾需求,讓基層治理真正從群眾中來、到群眾中去。江蘇堅持問題導向,緊扣民生痛點,探索出一個個扎根鄉土的創新實踐,形成一系列各具地方特色、管用有效的治理模式,為新時代基層治理現代化寫下最鮮活的注腳。 數字賦能,打造基層治理“智治網”。數字賦能基層治理,是“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理念在數字土壤中的生動實踐,是串聯起民生關切與治理突破的溫情鏈條。“蘇服辦”上線以來,實現社保查詢、醫保繳費、交通出行等涵蓋民眾生活方方面面的服務“指尖辦”;常州的“龍城e訴中心”將各項訴訟業務“搬”到線上,讓群眾在指尖輕點下就能完成業務辦理;泰興潤泰社區創新開發“潤鄰心”小程序,讓居民在手機上即可“曉黨務、知居務、辦事務”。江蘇依托數字經濟先發優勢,將“智慧基因”注入基層治理肌理,讓治理末梢“耳聰目明”,更讓民生服務真正“觸手可及”。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