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向“新”而行,擴“需”發力 雙輪驅動夯實高質量發展根基》
6月16日至18日,李強總理在江蘇徐州、南京等地開展調研。調研中,“堅持創新驅動發展,著力擴大有效需求”成為貫穿始終的主線,為當前江蘇經濟發展指明了關鍵方向。 向“新”而行,搶占未來賽道。調研期間,李強總理深入企業、科研院所,對創新發展予以高度關注。在江蘇匯智高端工程機械創新中心,總理指出工程機械行業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發展是大勢所趨,要積極運用人工智能、清潔能源等技術,推動產業轉型升級;在深地科學與工程云龍湖實驗室,總理提出要將科技創新與產業需求有效結合,加速產業化落地和市場應用推廣;在南京原子制造研究所,總理則勉勵錨定新領域新賽道,推動跨學科交叉融合創新與開放合作,搶占未來科技和產業發展制高點。總理的講話不僅是對行業的精準分析診斷,更是對中國制造提出的全局性要求——創新不是點綴,而是生死攸關的轉型密鑰。只有持續創新,才能不斷提升產業競爭力,在全球產業鏈分工中占據更有利的位置,為經濟大省的發展注入源源不斷的新動能。 擴“需”發力,激活市場潛能。在南京北站建設工地,李強總理要求高標準推進工程建設,充分發揮項目的輻射帶動作用,并叮囑項目負責人:“質量重于泰山,要以百年大計的要求把控好每一個環節。”作為“基建強國”,基礎設施建設不僅是鋼筋水泥的堆砌,更是新材料、新技術應用的試驗場和配套產業布局的“孵化器”,只有“質”“效”并重,方能激活投資需求,通過產業關聯效應,帶動上下游產業發展,促進就業,進而拉動消費需求。而消費作為拉動經濟增長的“三駕馬車”之一,對于經濟的穩定增長至關重要。在博西家用電器投資有限公司展廳內,李強總理細致詢問了“以舊換新”政策效果,鼓勵企業圍繞用戶新需求開發更多高品質產品和服務。“以舊換新”不是簡單促銷,而是通過高端化、智能化產品供給,撬動存量市場煥新。我國市場規模巨大、成長迅猛,只要抓住機遇,用好用足各類政策,就能充分挖掘消費潛力,推動消費升級,以規模效應釋放萬億級更新需求,為經濟發展提供堅實的需求基礎。 雙輪協同,加速經濟騰飛。創新與需求,本質是一對相互耦合的“齒輪”,需要政、企、社會各方當協同發力,為雙輪驅動“加油助力”。社會經濟發展,政府舉足輕重,一方面要加大對科技創新的政策支持和資金投入,搭建產學研合作平臺,促進科技成果轉化;一方面要進一步優化營商投資環境,加大基礎設施、民生領域等投資力度,提升企業投資意愿和群眾消費能力。在萬千產業轉型升級的風口浪尖,企業應當充分發揮創新主體作用,通過加大研發投入,加強人才培養、引進,積極開展技術創新和產品創新,同時在擴大需求方面,通過捕捉市場需求變化,優化產品供給結構,提升產品和服務質量。而社會各界也應積極營造鼓勵創新、支持創業的良好氛圍,加強知識產權保護,為創新驅動發展和擴大有效需求創造有利的社會環境。 從徐州工程機械的鋼鐵臂膀到南京實驗室的量子芯片,“創新驅動”與“有效需求”組成的雙軌托舉著江蘇“經濟列車”行穩致遠。李強總理的江蘇足跡,既是對一個省份的鞭策,亦是對中國發展邏輯的重申:當科技創新的星辰大海與民生需求的萬家燈火交相輝映,高質量發展便不再是一道選擇題,而是時代必然。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