珊瑚鎮《麥浪深處,“三重奏”激揚豐收進行曲》☆
立夏以來,金黃麥浪自南向北席卷神州,一場與時間賽跑的豐收戰役在廣袤田野如火如荼展開。截至6月18日,農業農村部最新數據顯示,全國小麥收獲進度已達96%,大規模機械化收獲基本結束。80余萬臺聯合收割機縱橫馳騁,單機日均收獲面積突破80畝,機收效率較五年前躍升30%以上,麥收進度較常年快2至3天。這場高效率、高質量、低損耗的夏收戰役,是政策精準護航、科技強勁賦能、人才有力支撐共同譜寫的壯麗“豐收三重奏”。 政策護航,夯實穩糧增收“壓艙石”。農事之穩,首在政策托底。為確保顆粒歸倉、豐收到手,國家層面精準研判夏收夏種關鍵節點,持續強化農機購置補貼、實際種糧農民補貼、農業保險理賠優化等惠農政策供給,為農民吃下“定心丸”,極大激發生產積極性。政策生命力在于高效執行。各地黨員干部爭當政策“宣傳員”與“服務員”,深入田間地頭、農家院落,以通俗話語解讀政策要點,簡化申辦流程,確保政策紅利直達快享。在政策有力保障下,今年“三夏”工作組織調度科學有序,跨區作業暢通高效,從顆粒歸倉的夏收到播撒希望的夏種,全程穩扎穩打,為夏糧豐收到手、全年糧食穩產保供構筑了堅實根基。尤為關鍵的是,各地狠抓機收減損潛力挖掘,預計全國小麥平均機收損失率將繼續控制在1%以內的優秀水平,將政策關懷精準轉化為糧囤增量。 科技賦能,激活智慧農業“新引擎”。科技已成為驅動現代農業飛躍的核心動力。面對傳統耕作方式瓶頸,以智能化、信息化為特征的農機農藝深度融合,為本次夏收注入了澎湃動能。夏收戰場上,智能聯合收割機大顯神威,集收割、脫粒、清選于一體,作業效率實現歷史性突破;衛星遙感、無人機監測技術廣泛應用,實時精準掌握作物成熟度分布,為科學調度機械、實施精準收割提供了強大數據支撐。夏種環節,科技力量同樣舉足輕重,精準播種技術依托智能播種機實現株距、深度、播量精確控制,顯著提升出苗率與均勻度;滴灌、噴灌等節水灌溉技術耦合土壤墑情監測系統,實現按需精準灌溉,既守護了寶貴水資源,又優化了作物生長微環境。而物聯網、大數據貫穿選種、田管、植保全鏈條,推動農耕向智慧化、精細化深刻轉型。在這麥浪中,我們可以聽到科技引擎“轟鳴”,豐收之路正行穩致遠。 人才培育,厚植鄉村振興“新沃土”。人才是激活廣袤田野的希望之源。推動農忙工作高質高效開展,離不開一支懂農業、愛農村、愛農民的骨干隊伍。近年來,各地不斷強化本土農民技能升級,組織農業專家、技術能手深入一線,通過專題講座、現場示范,傳授先進種植技術、科學管理方法及高效病蟲害防控知識,著力提升農民綜合素質與實操能力。在培育本土人才的同時,各地著力筑巢引鳳,以優惠政策吸引高校涉農畢業生、農業科技人才返鄉創業興業,為鄉村注入新理念、新技術與新活力,同步搭建創業平臺,強化技術指導、項目孵化與金融支持,讓人才在農村廣闊天地施展才華。人才的匯聚與成長,為熱火朝天的農忙注入了不竭動能,厚植了夏糧豐收的深層潛力。 夏糧小麥大規模機收的勝利收官,是政策、科技、人才同頻共振結出的碩果,是農事高效穩定、農耕智慧創新、農忙活力迸發的生動體現。當最后一壟麥田歸于寧靜,豐收的喜悅已在糧倉中沉淀。展望未來,我們需持續夯實政策保障基石,加速科技創新賦能步伐,厚植人才培育沃土,讓農業強、農村美、農民富的壯美畫卷,在廣袤田野上鋪展得更加絢爛輝煌。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