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國潮端午火熱出海,中國文化持續“圈粉”》
端午假期落幕,國家移民管理局數據顯示:全國邊檢機關共計保障590.7萬人次中外人員出入境,日均196.9萬人次,同比增長2.7%;單日峰值(6月1日)突破208.6萬人次。更引人注目的是,入境外國人中適用免簽政策者達23.1萬人次,同比激增59.4%。這場端午的入境游熱潮,不僅是中國經濟韌性的生動寫照,更是文明互鑒的時代宣言。 “政策鏈”燃動“消費鏈”。據統計,端午假期三天,皇崗邊檢站共查驗入出境外國人9400余人次,其中免簽入境逾1500余次,同比分別增長14.86%、19.3%。免簽政策疊加端午文化的賦能,眾多國外旅客來華品粽子、看龍舟、“購購購”。佛山以龍船IP為核心,打造了民宿、研學、美食、深度體驗游等消費新場景,假期機票訂單同比上漲138%;湖南汨羅的屈子文化園憑借沉浸式體驗游,讓游客參與祭祀儀式與江燈祈福,親手包牛角粽,假期門票訂單同比增長44%;“粽子之鄉”嘉興以烏鎮百米長街粽宴與古鎮夜游吸引游客,形成“文化IP+消費場景”的良性循環,假期酒店訂單同比增長34%。從單一旅游到多元場景,從物質消費到精神消費,端午文化在各項免簽政策助力下破圈出海,正持續點燃入境消費的新熱潮。 “入境游”化身“奇妙游”。吃完龍舟飯,再來體驗劃龍舟、打龍舟鼓。端午民俗正經歷著前所未有的創造性轉化、創新性發展,越來越多國外游客熱衷于沉浸式參與各地傳統民俗活動,在豐富多彩的節慶氛圍中感受傳統文化魅力。上海蘇州河畔,以《清明上河圖》為靈感和主題的“龍舟上河圖”特色市集,將漕運盛景搬進現代商圈,游客徜徉其間,體驗古今同框的時空交疊之美;河南漯河,當地將千年非遺技藝搬進了繁華商超,沙河調、古琴、嗩吶、剪紙、面塑等60余個非遺保護項目輪番上演;江西臨川、萬安等地,與賽事同框的“龍舟”主題集市火熱開市,外國游客現場體驗DIY制作龍舟模型、制作端午香囊。從單純的觀光體驗升級為深度文化沉浸之旅,外國游客不再是旁觀者,而是傳統民俗活動的參與者,通過一場場穿越時空的文化奇妙游,讓端午成為連接不同文明的共同紐帶。 “龍舟熱”掀起“文化熱”。端午入境游不僅是文旅消費的“流量密碼”,更是對話世界的“文化橋梁”。上海豫園舉辦國際學生端午研學,通過香囊制作、龍舟裝飾等體驗,讓外國學生成為“文化信使”;廈門郵輪港向入境游客贈送象征吉祥的香囊、五彩繩,組織小型龍舟文化體驗展,讓短暫停留的旅客也能捕捉到端午文化的獨特韻味;粵港澳大灣區通過開放觀賽席位、設置文化體驗區等方式,邀請外籍游客近距離感受龍舟競渡的熱烈氛圍。依托中國文化的“東風”,“龍舟熱”不僅席卷國內,更吹向了全世界。法國巴黎塞納河上,十多支龍舟隊伍同場競技,上演水上“速度與激情”;阿根廷舉辦當地最大規模的龍舟賽,端午儀式感滿滿;秘魯“龍舟設計創意大賽”,融合中國與秘魯文化元素。可以說,粽葉清香與龍舟賽事已成為我國傳統文化傳播的媒介,正在五洲四海的水域擂響“同舟共濟”的鼓點。 從政策鏈到消費鏈,從入境游到奇妙游,從龍舟熱到文化熱,端午這個傳承千年的古老節日,正以經濟為舟、文化為帆,在全球化的浪潮中乘風破浪,既讓世界看見中國節日的繽紛色彩,更讓中國聽見世界點贊的澎湃濤聲。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