曲霞鎮《在千年文脈中汲取強國力量》☆
文化興國運興,文化強民族強。“建設文化強國,事關中國式現代化建設全局,事關中華民族復興大業,事關提升國際競爭力”。在新時代新征程上,我們要立足中華文明五千年的深厚積淀,堅定文化自信,在傳承與創新中,激發文化活動,奮力譜寫文化強國新篇章,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注入強大精神動力。 文化強國,立于深厚的傳統沃土之上。習近平總書記指出:“只有堅持從歷史走向未來,從延續民族文化血脈中開拓前進,我們才能做好今天的事業。”中華五千年文明,是取之不盡的智慧寶庫,它既在浩如煙海的典籍中,也在數不勝數的文物里,更在代代相傳的精神血脈中。中華文化之所以可以傳承數千年而不息,離不開一代又一代的中華兒女對傳統文化的重視與保護。不論是故宮文創的走紅還是《長安三萬里》的盛況,都是中華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煥發新生的生動體現。唯有在傳承中守護歷史根脈,才能讓傳統文化在新時代中“活”起來。 文化強國,成于創新的澎湃動能之中。守正方能創新,創新才能致遠。文化強國建設需要“茍日新,日日新,又日新”的創造活力。數字技術為文化遺產插上翅膀,敦煌數字庫讓千年壁畫“飛入尋常百姓家”;蘇州鎮湖刺繡小鎮創新“設計賦能+跨界融合”模式,讓千年技藝與時代審美對話,在創新中延續生命力;揚州在大運河畔打造“百科全書式”文化新地標,讓博物館不再是靜態展廳,成為可玩可學的文化樂園。如今文化創新正在不斷上演,只有在大力弘揚中華傳統文化的同時促進文化創新,才能讓中華文明在時代浪潮中始終奔涌向前。 文化強國,歸于人民的共建與共享。人民既是歷史的創作者,也是歷史的見證者,文化的根本力量,在于凝聚人心、滋養心靈。當廣場上舞動太極的身影成為日常,當社區書屋成為精神驛站,當“村晚”舞臺點燃村民熱情,文化便真正融入了群眾的生活中。這要求要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工作導向,讓文化創新活動向著億萬人民的偉大奮斗敞開,向著豐富多彩的社會生活敞開,讓文化參與權與創造權回歸每個普通人。唯有億萬人民成為文化的建設者和享有者,文化強國才能獲得最深厚、最持久的動力源泉。 弦歌不輟,薪火相傳。讓我們在傳承中創新,在開放中堅守,以文化之力,筑強國之基,讓中華文化在新時代綻放更加絢爛的光彩,為強國建設、民族復興提供源源不斷的精神動力支持。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