泰興高新區《少些“面子” 多些“里子”》 ☆
近日,中共中央、國務院印發修訂后的《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充分彰顯了黨中央馳而不息深化作風建設,推進厲行節約反對浪費的堅定決心。這不僅是對艱苦奮斗、勤儉節約優良傳統的傳承與弘揚,更是新時代推動高質量發展、增進民生福祉的迫切需要。 在現實中,一些地方和部門存在著鋪張浪費、追求“面子”的現象。比如,有的熱衷于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追求一時光鮮。有的在公務活動中講排場、比闊氣,超標準接待、超規格出行,導致攀比之風越刮越盛。上述種種,不一而足,違背了黨的性質和宗旨,損害了黨和政府的形象,必須堅決予以糾正。 少些“面子”,就要嚴禁搞勞民傷財的“形象工程”“政績工程”。 “為官一任,造福一方”,金杯銀杯不如老百姓的口碑。政績觀是一面鏡子,映照出黨員干部的黨性修養和責任擔當。要把為民辦事、為民造福作為最重要的政績,實實在在把好事實事做到群眾心坎上,而不能“慕虛榮” “務虛功” “圖虛名”,搞“形象工程”“政績工程”。堅持以人民為中心的發展思想,把人民群眾的利益放在首位,多做打基礎、利長遠的工作,多做雪中送炭的實事,不搞華而不實的虛事。深入基層、深入群眾,傾聽群眾呼聲,從群眾的實際需求出發,制定科學合理的政策措施,切實解決好群眾的“急難愁盼”。加強前瞻性科學決策,充分征求專家學者和群眾的意見,多做“跳一跳、夠得到”的實事,避免盲目決策和重復建設,防止因決策失誤造成嚴重浪費。 多些“里子”,就要節約集約利用資源、勤儉辦一切事業。勤儉看似小事,其實攸關個人和國家的之命運。人無儉不立,家無儉不旺,黨無儉必敗,國無儉必亡。黨政機關作為公共資源的管理者和使用者,必須樹立節約集約利用資源的意識、帶頭過緊日子。要加強經費使用管理,嚴格執行預算,嚴禁超預算或者無預算安排支出。要完善政府采購監管辦法,優化政府投資方向和結構,提高財政資金的使用效益。要從嚴從緊管理國內差旅活動、因公臨時出國(境)活動、公務接待活動、公務用車、會議活動、辦公用房等,杜絕一切不必要的開支。從節約一滴水、一度電開始,加強對水資源、土地資源、辦公家具、辦公設備、辦公用品等的管理。運用大數據、智能化、信息化手段,提高資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要帶頭開展糧食節約行動,加強機關食堂反食品浪費工作,杜絕餐飲浪費現象。 少些“面子”、多些“里子”,關鍵在于以身作則、以上率下。“教者,效也,上為之,下效之。”不論環境條件如何變化,為官初心不能變,為民成色不能減,多些淡泊之心,少些功名利祿,多“做事”少“作秀”。各級領導干部要發揮好“關鍵少數”的關鍵作用,帶頭嚴格遵守《條例》各項規定。領導機關要在厲行勤儉節約、反對鋪張浪費上走在前、作表率,一級做給一級看、一級帶著一級干,形成縱橫聯動、高效推進的工作合力。要加強對黨員干部的教育引導,開展專題學習、警示教育等。建立健全監督檢查機制,加強對黨政機關及其工作人員公務活動的有效監督,管好“八小時之外”。對違反《條例》規定的行為,要嚴肅查處,絕不姑息遷就,以儆效尤。要加強輿論宣傳,營造浪費可恥、節約光榮的濃厚氛圍。 “歷覽前賢國與家,成由勤儉破由奢。”在新征程上,我們面臨著諸多挑戰和困難,更需要黨員干部弘揚艱苦奮斗、勤儉節約的作風。讓我們以《黨政機關厲行節約反對浪費條例》的修訂印發為契機,筑牢思想根基,補足精神之鈣,高揚信念之帆,繃緊紀律之弦。真正做到令行禁止,抓鐵有痕,讓厲行節約反對浪費蔚然成風,為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中國夢貢獻力量。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