延令街道《激發“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活力》☆
省政府近日印發《關于進一步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高質量發展的若干政策措施》(以下簡稱《措施》),推出4個方面14條舉措,進一步加大省制造強省專項資金支持力度,激發涌現更多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措施自今年5月20日起施行,有效期至2028年5月20日。 融資難、融資貴始終是中小企業成長的“攔路虎”,破解中小企業融資困境,需整合政府、金融機構、市場多方力量,形成風險共擔、利益共享的良性機制。《措施》提出的開設融資需求“直報窗口”,開辟快速審批、快速辦理“綠色通道”,將專精特新中小企業都納入貼息范圍,新增100億元貸款規模,建立后備資源庫等,既體現了政策支持的精準性,也凸顯了金融服務實體經濟的普惠性,為企業對接市場鋪就了“快車道”,讓金融活水精準澆灌專精特新中小企業發展土壤,對于優化經濟結構、厚植發展優勢來說,亦是關鍵之舉。 數字化轉型是時代命題,創新是專精特新企業的立身之本,創新生態的培育不僅要強化企業主體地位,更要通過“直報通道”“免申即享”等機制改革,破除制度壁壘,讓創新要素自由流動、高效聚合。當前,全球經濟發展模式加速重構,唯有將數字技術與實體經濟深度融合,才能在國際競爭中掌握主動權。《措施》中,引導和支持專精特新中小企業建設智能制造車間、智能制造工廠,對獲批國家卓越級和領航級智能工廠的專精特新“小巨人”企業給予資金獎勵等相關舉措,著眼于提升企業創新能力,鼓勵企業打通科研成果轉化的“最后一公里”,更著眼于布局產業核心競爭力,推動企業從“跟跑”向“并跑”“領跑”躍升。 《措施》支持企業“借船出海”“鏈式出海”“抱團出海”,展現出開放發展的戰略眼光,“善戰者,求之于勢”,《措施》的深層邏輯,正是引導企業借全球產業變革之機遇,從“單打獨斗”到“艦隊出擊”,從“野蠻生長”到“精準導航”,從“政策輸血”到“系統造血”,將專精特新特質發展轉化為國際競爭勝勢。中小企業體量雖小,卻是全球經濟發展中不可或缺的力量,如今,要想謀求深度發展,走向國際化已非附加題,而是必答題,在此過程中,中小企業要做的不僅是要拓展市場,更是要在國際競爭中錘煉技術、提升標準,彰顯中國制造的集體競爭力。 專精特新中小企業是我國經濟高質量發展的“生力軍”,更是建設現代化產業體系的“硬支撐”,要激活這“一池春水”,需多方協同發力,在政策的引領下破解發展難題、激活市場活力,為全國經濟發展提供可借鑒的江蘇樣本。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