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界鎮《以多元創新與精準治理推動經濟文化雙升級》
今年“五一”假期,國內文旅市場迎來爆發式增長。國內文旅市場熱力十足,眾多新業態、新場景不斷涌現,呈現“多點開花、全域繁榮”的良好態勢,勾勒出一幅人氣旺、市面暖、活力足的假日圖景,成為經濟結構升級與文化傳承創新的“風向標”。在這場熱度背后,如何將短期流量轉化為長期動力,通過多元業態培育、精準行業監管與深度產業聯動,構建“以文塑旅、以旅彰文”的可持續發展格局,成為當下重要課題。 實現文旅場景多元化,推動文旅產業從“資源驅動”向“需求驅動”轉型。“五一”文旅市場展現出前所未有的消費分層與需求多元。攜程研究院行業分析師方澤茜表示,“五一”數據印證文旅消費正從“規模擴張”轉向“品質升級”,親子寵游、國潮融合、反向旅游等細分賽道崛起,體現出市場對差異化體驗的強烈需求。“五一”假期,西藏的近郊采摘、非遺體驗、鄉村研學等更具參與感與互動性的新型旅游形式,折射出旅游消費需求從“標準化”向“定制化”、從“觀光驅動”向“體驗驅動”的轉型。親子游從傳統游樂場轉向歷史人文景區,敦煌壁畫臨摹等研學產品占比提升;高鐵試點寵物托運、景區推出“人寵同游”路線,帶動寵物裝備消費增長;西安城墻唐宮夜宴實景演出等沉浸式體驗,相關話題短視頻播放量迅速增長。精準捕捉細分需求,讓文旅消費升華為“持續性體驗”。 切實筑牢監管底線,確保文旅產業既有“熱度”又有“質量”。文旅市場的爆發式增長,考驗著行業治理能力。2025年,文化和旅游部持續深化文化市場綜合執法改革與隊伍建設,強化執法監管與協調監督;加強跨部門跨區域執法協作,整治市場突出問題,提升執法監管效能,以高水平的執法效能助推文化和旅游市場的高質量發展。這些舉措既守住了“不宰客、不欺客”的底線,更樹立了“重體驗、重口碑”的導向。監管的終極目標,是構建“主客共享”的文旅生態。當監管從“被動堵漏”轉向“主動營造”,文旅市場才能在規范有序中孕育持久生命力。 深化產業聯動,讓文旅產業成為經濟增長“硬核力量”。文旅熱的深層價值,在于其強大的產業輻射效應。文化和旅游部5月6日發布2025年“五一”假期旅游市場數據報告。據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今年5天假期期間,全國國內旅游市場呈現穩健增長態勢:累計接待游客達3.14億人次,較2024年同期增長6.4%;實現旅游總收入1802.69億元,同比增長8.0%。其中,西藏文旅市場表現尤為亮眼,游客接待量和旅游收入均創新高,成為今年“五一”假期較受歡迎的旅游目的地之一。鄉村振興成為文旅聯動的重要戰場,推動文旅產業發展,能夠更好地帶動鄉村產業振興、促進城鄉融合。同時,推動數字技術重塑文旅產業鏈條,當文化資源插上數字翅膀,文旅產業便從“門票經濟”邁向“全鏈條價值創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