濟川街道《以自立自強之筆,繪人工智能發展藍圖》
“面對新一代人工智能技術快速演進的新形勢,要充分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推動我國人工智能朝著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4 月 25 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就加強人工智能發展和監管進行第二十次集體學習,習近平總書記的重要講話,為我國人工智能發展錨定方向,意義深遠。 自立自強,突破核心技術 “卡點”。科技競爭,如逆水行舟,不進則退。人工智能作為新一輪科技革命和產業變革的重要驅動力量,在全球科技競爭中占據著關鍵地位。4月,國務院新聞辦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2024年中國知識產權強國建設有關情況。當前,中國已成為全球人工智能專利的最大擁有國,在全球的占比達到60%,在人工智能領域取得顯著成就,已形成覆蓋基礎層、框架層、模型層、應用層的完整人工智能產業體系,但是在基礎理論、關鍵核心技術等方面還存在短板弱項。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唯有堅持自立自強,集中力量加大對高端芯片、基礎軟件、傳感器等關鍵核心技術的研發投入,發揮新型舉國體制優勢,整合產學研各方資源,建立協同創新機制,形成科技攻關合力,才能實現關鍵核心技術的自主可控,突破核心技術 “卡點”,掌握人工智能發展主動權。 應用導向,激活產業發展 “引擎”。人工智能的發展,不能閉門造車,必須與實際應用緊密結合。我國數據資源豐富,產業體系完備,應用場景廣闊,市場空間巨大,為人工智能的應用提供了得天獨厚的條件。從自主研發的新一代智能數控系統讓工業母機操作精度提升,加工效率提高,帶動工業母機邁入產業鏈中高端,到浙江醫院通過 AI 大模型從大量檢查報告中自動解析篩選高風險患者,人工智能正加速融入生產、服務等各個場景。我們要突出應用導向,推動人工智能科技創新與產業創新深度融合,構建企業主導的產學研用協同創新體系,助力傳統產業改造升級,開辟戰略性新興產業和未來產業發展新賽道,激活產業發展 “引擎”,讓人工智能為經濟社會發展注入強大動力。 健全監管,筑牢安全發展 “堤壩”。人工智能在帶來巨大發展機遇的同時,也帶來了一系列風險挑戰。從算法偏見導致的不公平結果,到數據泄露引發的隱私安全問題,再到人工智能被惡意利用的潛在威脅,都提醒著我們,健全監管體制機制刻不容緩。我們要把握人工智能發展趨勢和規律,加緊制定完善相關法律法規、政策制度、應用規范、倫理準則,構建技術監測、風險預警、應急響應體系。明確人工智能產業鏈上各主體的權責邊界,實施分級分類監管,提高監管的科學性和有效性,構建人工智能風險防控和責任追究機制,形成權責清晰、協同高效的監管體系,為人工智能健康發展筑牢安全 “堤壩”。 人工智能發展浪潮澎湃,唯有堅持自立自強,突出應用導向,健全監管體制機制,才能在這股浪潮中穩立潮頭,推動人工智能朝著有益、安全、公平方向健康有序發展,為以中國式現代化全面推進強國建設、民族復興偉業注入強大科技創新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