虹橋鎮《以守正創新構建高質量發展新格局》☆
中共中央政治局4月25日召開會議,分析研究當前經濟形勢和經濟工作,強調“堅定不移辦好自己的事,堅定不移擴大高水平對外開放”“以高質量發展的確定性應對外部環境急劇變化的不確定性”。 從今年一季度我國GDP增長率“超出預期”,制造業動能澎湃,到“中國游”熱潮席卷全球,入境外國游客激增,從政策紅利持續釋放到創新活力競相迸發,亮眼的“開年答卷”背后,體現了中國經濟在復雜環境中展現的強勁韌性,更彰顯了以自身確定性應對外部“風云變幻”的中國智慧。 以規則之“穩”駕馭市場之“變”。“開放是當代中國的鮮明標識”,也是世界經濟發展的客觀要求。中國以制度型開放的戰略定力應對全球不確定性,牢牢把握發展主動權。面對美國關稅“大棒”導致全球產業鏈劇烈動蕩,中國以自由貿易試驗區“迭代升級”穩定外資預期,用規則升級的“確定性”對沖市場震蕩的“不確定性”;海南對標高標準貿易規則,探索實施數據跨境流動“負面清單”,在規則對接中探索“開閘”與“筑壩”的平衡之道,推動數據領域高水平對外開放和數字經濟高質量發展;南京市獲批服務業擴大開放綜合試點以來,聚力推動104項試點任務落地落實,推動香港與內地律所聯營突破法域壁壘,用制度創新的“小切口”打開要素流動的“大格局”……以規則之“錨”定市場之“舟”,中國在逆全球化暗流中開辟出一條“穩得住、變得通、走得遠”“的發展新路。 以科技之“進”突破增長天花板。“關鍵核心技術是要不來、買不來、討不來的”,科技創新是破局外部技術封鎖、鍛造高質量發展內核的核心引擎。從人類細胞譜系、“鵬城云腦Ⅲ”等項目在粵港澳大灣區落地生根,助力打造世界一流重大科技基礎設施群,到中國電科第55研究所突破國外6英寸碳化硅MOSFET批產技術封鎖,形成成套具有自主知識產權的碳化硅器件技術體系;從“華龍一號”核電機組成為全球在運、核準在建機組總數最多的三代核電技術,到“天宮”空間站向全球科學家敞開合作大門……中國以科技創新的“自主密鑰”破解封鎖桎梏,以“開放生態”為全球進步搭橋,打破“低端鎖定”魔咒,在全球價值鏈重構中搶占科技制高點。 以需求之“活”對沖周期之“險”。習近平總書記指出,我國具有超大規模市場的需求優勢。激活內需市場的戰略縱深,是中國經濟抵御外部沖擊的“戰略腹地”。當歐美消費市場收縮時,中國通過“縣域商業三年行動”釋放下沉市場潛力,推動新能源汽車、智能家電下鄉激活千億消費市場;隨著一系列免簽政策紅利不斷釋放,“中國游”持續升溫,入境外國游客激增,實現從“政策流量”到“消費留量”的轉化;14億人口消費升級需求倒逼供給側結構性改革,健身、養生、戶外成為我國中產階級“新寵”。中國消費市場的澎湃動能,正以其獨特的韌性與活力,在14億人口構成的消費畫卷上,繪制出一幅穿越經濟周期的高質量發展壯闊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