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思鄉《從“流動中國”解鎖經濟發展活力密碼》☆
4月24日,交通運輸部發布數據顯示,2025年一季度,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量為173.9億人次,同比增長4.0%,全社會跨區域人員流動持續旺盛。人員流動的持續活躍,映射出中國經濟發展的內生動力。隨著城鄉融合加速,人口流動不再局限于單向遷移,而是呈現出多向互動的新特征。節假日探親流與休閑旅游流交織,商務出行與返鄉創業并行,傳統出行需求與新興消費場景相互促進,共同勾勒出一幅更具活力的流動圖景,為經濟發展提供持續動力。 春運“開門紅”,流動中升騰中國市場消費活力。作為一季度人員流動的“重頭戲”,春運期間的跨區域流動量達90.2億人次,國內消費市場熱力爆棚。春節期節,旅客的探親需求集中爆發,隨著我國經濟的持續發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自駕出行成為春運“主力”,公路運輸以160.7億人次、3.9%的增速扛起大梁,凸顯了城鄉經濟互聯的活躍度。旅游市場熱力爆棚,南方游客北上體驗冰雪奇緣,北方游客南下追尋陽光沙灘,國內“南北互換游”掀起熱潮;從跨國高鐵建設到跨境流程簡化,跨境旅游從復蘇邁向提質增效,國際“跨境便利游”持續火爆。探親與旅游的雙重需求推動更折射出中國旅游市場供需兩端的結構性升級,這一波流動熱潮,既是對傳統節慶文化的回歸,更是消費信心與經濟活力修復的直觀體現。 基建“硬支撐”,流動中映射中國交運高質量發展。近年來,我國交通項目建設捷報頻傳:2024年6月,歷時七年建設的國家重大工程深中通道正式通車試運營,兩地車程從原來的2小時縮短至30分鐘;2025年,連接甘肅蘭州、臨夏兩地多個縣市區的G1816蘭永臨高速公路也在加快建設中。從廣袤平原到崇山峻嶺,從東部沿海到西北內陸,交通基礎設施建設步履鏗鏘,交通網絡持續加密,為流動中國注入新活力。2025年2月,交通運輸部編制印發了《加快建設交通強國重大工程和重大項目(2025年版)》,謀劃了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主骨架聯通提質工程、長江經濟帶綜合立體交通網完善工程等20個重大工程(包)和45個重大項目,從政策上為宏觀經濟持續回升向好提供堅實有力的交通運輸服務保障,推動中國交運穩步發展。 交通“數智化”,流動中彰顯中國經濟結構轉型。交通行業作為國民經濟的基礎性、戰略性產業,其數智化轉型不僅是提升服務效率、優化資源配置,更是實現“人悅其行、物優其流”美好愿景的必由之路。 在2024年政府工作報告中,“大力推進現代化產業體系建設,加快發展新質生產力”被列為十大工作任務之首。隨著《國家綜合立體交通網規劃綱要》的深入實施,交通行業的數智化轉型被賦予了前所未有的重要性。數智化技術針對不同場景,運用相應的場景化技術來實現高效、安全、智能的交通管理和服務:在軌道交通場景,合肥軌道交通線網連續取得里程和總客流的突破,進一步提升運營效率、優化乘客體驗、實現可持續發展;在鐵路場景,朔黃鐵路全長近600公里,跨越77條隧道,西起山西神池,東至河北黃驊港,通過創新技術突破發展瓶頸,實現運能與運營效率的飛躍。這一系列的實踐,推動新技術與交通場景相融合,為交通領域塑造新質生產力探索出一條可行性的路徑,推動中國經濟結構轉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