姚王街道《當好“重要一翼”,貢獻一體化發展江蘇力量》☆
4月9日,江蘇省推動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領導小組召開全體會議。會議指出,落實好長江經濟帶發展和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戰略,是江蘇扛好經濟大省挑大梁責任、為全國發展大局作貢獻的實際行動。 “經濟大省在落實國家重大發展戰略上應有更大的擔當。”作為深入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重要一翼”,江蘇近年來緊扣“一體化”和“高質量”兩個關鍵詞,服務上海、聯動浙皖,切實貢獻自身“長板”,聚焦關鍵性和戰略性領域開展先行先試和攻堅突破,從項目協同到制度創新,從項目顯示度到民生感受度,長三角一體化不斷走深走實,江蘇力量在一體化發展“新藍圖”上熠熠生輝。 繪制創新共建“一張圖”,點亮產業協同“科技范”。推動長三角高質量一體化發展,協同創新是一個繞不開的話題。江蘇實體經濟發達、產業基礎厚實,在推進產業鏈創新鏈融合發展,共建長三角世界級產業集群方面,江蘇不斷發力。圍繞先進制造、電子信息、生物醫藥、節能環保等重點領域,推進關鍵核心技術攻關一體化組織,凝聚形成以技術創新促進產業高端升級的強大合力;深度融入長三角區域創新體系,打造長三角產業科創高地,高能級創新平臺扎根江蘇,集聚效應日益顯現;聯合長三角各地產業創新平臺,盤活技術、設備、人才等各類創新要素,激活企業創新“一池春水”;協同推進“數字長三角”建設,5G基站建設密度全國第一。在強化科技支撐、夯實產業根基、增強發展動能的多維協同下,江蘇攜手滬浙皖,助推長三角戰略科技力量穩步壯大,創新共建“一張圖”由“藍圖規劃”逐步轉變為“實景呈現”。 盤活綠色共保“一盤棋”,端穩生態聯治“綠飯碗”。綠色是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底色。共建綠色美麗長三角,既是推進長三角一體化發展的戰略任務,也是保障長三角高質量發展的重要基礎。開展蘇皖跨界河湖聯合執法,“太湖美”唱出多年來長三角生態治理成果的頌歌;建立生態合作機制,聯合試點建設跨區域排污權交易制度,成功推動吳江與嘉善的企業完成交易;持續壯大長三角生態旅游產業,制定環太湖生態文化旅游圈建設方案,推出“江南水鄉·斗米尺布”文物主題路徑,文體生活“惠民畫卷”在生態底色更加鮮亮的長三角徐徐舒展。從環境治理到資源共享,從新型功能區建設到旅游服務規范探索,綠色一體化發展成為各地共識,三省一市在協同推進高水平保護和高質量發展的道路上不竭精進,持續盤活綠色共保“一盤棋”,推動聯防聯治、共建共享駛入快車道,35.8萬平方公里土地上高質量發展動能澎湃、“綠”意盎然。 織密民生共享“一張網”,構筑互聯互通“連心橋”。對2.37億長三角人來說,一體化高質量發展的最直接感受,就是生活的“同城化”和“品質化”。滬蘇湖高鐵開通,助力江蘇實現進港列車“零”突破,成為長三角文旅融合新的“黃金通道”,“軌道上的江蘇”競速春天里,托舉起“流動的長三角”; 長三角G60科創走廊城市攜手推進法治政府建設,法治協同創新保障人民群眾得到優質高效便捷的公共法律服務;推進中小學校跨區域“牽手幫扶”,以長三角一體化下的“校級聯盟”鏈接高品質教育資源;健全養老服務規劃制定協同機制,發展智慧養老,逐步實現跨域養老服務供需資源有效對接。從推進公共服務標準化便利化到共享高品質教育醫療資源,從推動文化旅游合作發展到打造公平正義的法治環境,一體化發展的“紅利”逐漸匯聚成“一家人”的認同感,一幅幅可感知可觸達的民生圖景讓國家戰略有了更加鮮活的“面容”。 潮涌長三角,奮楫正當時。長三角一體化之路,雖非坦途,但在全國戰略的引導下,借助省際合作的力量,必能像一條奔騰不息的河流,逐漸匯聚成巨大向上的發展動力。我們期待,滬蘇浙皖以“一體化”格局繪好創新共建“一張圖”、下好綠色共保“一盤棋”、織好民生共享“一張網”,匯聚強大發展合力,共同譜寫長三角一體化發展新篇章。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