廣陵鎮《春景作筆,勾勒春日經濟活力畫卷》☆
清明節假期,作為傳統節日與春日時光的巧妙交匯點,今年全國文旅市場成績亮眼。文化和旅游部數據中心測算,此次國內出游1.26億人次,同比增長6.3%;國內出游總花費575.49億元,同比增長6.7%。在這個假期里,踏青賞花、文化體驗、創新玩法交相輝映,共同勾勒出一幅充滿活力的文旅畫卷。 以自然之美繪就文旅融合底色,讓春色在旅途中“綻”起來。清明至,春盎然,踏青賞花熱潮席卷而來。各地的自然景區、公園、森林、鄉村田野等地成為人們休閑娛樂的熱門場所。無錫黿頭渚風景區內,櫻花絢爛奪目,正如 “櫻花紅陌上,柳葉綠池邊” 的景象,游客悠然漫步其間,享受與大自然親密接觸的樂趣;里口山櫻花谷位于里口山南夼自行車賽道兩側路段,騎行愛好者可以一邊騎行,一邊欣賞沿途的櫻花;大理的喜洲花田緊鄰洱海,游客們既能在花田間沉醉于五彩斑斕的花海,又能漫步洱海之畔,感受大理風花雪月的浪漫。踏青賞花將自然之美與人文底蘊巧妙交融,讓人們于芳菲滿目間,觸摸詩詞書畫里的春日意象,讓傳統文化從典籍走向生活,在桃紅柳綠中完成代際對話,既賦予文旅以精神厚度,更讓文化基因在體驗中自然傳承、煥發新生。 以文化之韻豐富旅游內涵,讓歷史在旅途中“醒”起來。清明假期,各地在文化體驗方面精心布局,亮點紛呈。黃山景區的山上酒店賓館推出精彩紛呈的民俗體驗活動,讓游客在欣賞自然風光的同時,深切感受到當地民俗文化的獨特魅力;北京市文化和旅游局以“賞春花、看世遺、品文化”為主題,推出了“北京春日10大賞花勝景地”,結合了北京中軸線、長城等世界遺產與賞花游,讓游客在享受春日美景的同時,還能參與剪紙、糖人制作等非遺體驗活動;河南開封充分挖掘北宋文化資源,策劃推出了30余項文旅活動,游客觀看精彩的民俗表演,參與投壺、射箭等傳統游戲,親身感受北宋時期的繁華市井生活。文化體驗活動作為文旅融合的靈魂,絕非簡單的文化符號堆砌,而是將其轉化為可觸摸的沉浸式體驗,觸摸民俗溫度,傳統文化便從典籍走進生活,在現代旅游的場景中完成創造性轉化,讓傳承成為可感知、能共鳴的活態過程。 以科技之新拓展旅游邊界,讓體驗在旅途中“新”起來。清明假期間,各地創新玩法,推出眾多文旅產品。襄陽古隆中創新推出“老照片征集+沉浸劇本游”模式,增強了旅游的趣味性與互動性,為游客帶來了全新的旅游體驗;上海顧村公園櫻花島推出了滬上首個沉浸式夜櫻光影秀,巧妙融合光影科技、國風表演與自然景觀,打造了一場“晝夜雙景”的櫻花奇遇;去江西、四川等地推出“空中賞花”項目,游客搭乘固定翼飛機或直升機,在百米云端開啟“空中視角”俯瞰金色油菜花海。創新玩法是文旅融合的重要動力。科技賦能、創意驅動雙管齊下,助力文旅產業掙脫傳統桎梏。它以全新活力與魅力,為游客呈上獨特體驗。這一融合,為傳統文化打造可觸摸、能共鳴的現代接口,讓歷史底蘊在交互中流動,產業價值在創新中生長。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