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橋鎮《繪就鄉村旅游新“村”景》
3月26日,2025年全國春季旅游宣傳推廣活動在安徽黃山啟動,活動現場發布了32條鄉村旅游線路。 在鄉村旅游日益成為旅游市場新寵的背景下,各地文旅部門積極響應習近平總書記“立足特色資源,因地制宜發展鄉村旅游”的號召,通過文化深度融合、服務全面提升、消費模式創新,精心打造全域鄉村旅游發展的新格局,讓鄉村從“被觀看的風景”轉變為“有溫度的生活場域”。 以文化為“魂”,鑄就鄉村旅游的“金字招牌”。黨的二十大報告指出,“堅持以文塑旅、以旅彰文,推進文化和旅游深度融合發展。”全國各地積極響應,以“文化解碼”重構旅游體驗,浙江安吉余村巧妙地將“兩山理論”融入鄉村旅游開發,打造出“生態茶園+竹林劇場+非遺工坊”的沉浸式體驗空間。四川成都崇州匠心獨運,推出“花田火鍋+非遺竹編”特色線路,將道明竹編、懷遠藤編等非遺技藝融入賞花之旅。文旅融合,讓游客在沉浸式體驗中感知“一方水土養一方人”的生命力,這恰恰回應了當代人對“精神原鄉”的深層渴求。要厚植文化底蘊,挖掘和系統梳理文化資源,培育人才隊伍,推進文旅融合推陳出新。 以服務為“本”,打造鄉村旅游的優質體驗。優質服務是鄉村旅游的生命線,鄉村旅游服務必須跳出“農家樂思維”。從浙江安吉余村建立“鄉村旅游服務標準體系”到江蘇泰州老街推出“早茶預約分流系統”,從貴州西江千戶苗寨推出“苗家管家”服務到蘇州周莊的“智慧水鄉”系統實現游船預約、古戲臺演出提醒等功能。這些優質服務不是盲目堆砌高端設施,而是以精細化運營平衡“野趣”與“舒適”。隨著游客對“詩與遠方”的期待值持續攀升,鄉村旅游服務需要不斷更新升級,要完善基礎設施和公共服務設施,搭建“智慧服務中臺”,要強化旅游監管和服務質量,穩步提升文旅活動服務保障水平。 以創新為“核”,激發鄉村旅游的消費潛力。隨著消費升級,鄉村旅游新業態不斷涌現。浙江安吉的“村咖經濟”已成為文旅新名片,300余家鄉村咖啡館年接待游客550萬人次,帶動村集體增收800多萬元。泰州海陵區城中街道打造“早茶盲盒”,游客購買套餐即獲隨機搭配的魚湯面、秧草包,并附贈老街文創折扣券。這些創新本質上是在構建“鄉村超級IP”,把短暫停留轉化為持續連接,讓消費從“門票經濟1.0”躍遷至“情感投資3.0”。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要增強消費能力,改善消費條件,創新消費場景,使消費潛力充分釋放出來。”未來,我們要因地制宜推進消費新場景建設,激發市場活力,出臺優惠政策,加強規劃引導,推動鄉村新業態成為鄉村振興的強大動力。 春風不改舊時波,卻攜新綠上枝頭。當下的鄉村旅游推廣,正以文化為錨點、以服務為階梯、以創新為風帆,駛向更遼闊的藍海,要將文化深耕細作、服務精準觸達、消費全鏈激活,讓鄉村從“網紅打卡地”蛻變為“長紅生活圈”,推動鄉村旅游向高端化、品質化發展,在山水之間繪就中國旅游業高質量發展新圖景。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