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發展需在引導和監管中前行
近日國際電工委員會正式發布由中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該標準將為各類養老機器人提供基準。這一事件,不僅是中國在智能產業領域的重大突破,更是全球智能產業發展進程中的一個重要節點,它深刻反映出智能產業在當今時代的重要性以及規范化發展的迫切需求。 智能產業的崛起是時代發展的必然結果。如今,全球已全面步入AI智能時代,曾經被視為先進的“智能手機”已難以凸顯其智能特性,智能機器人、智駕汽車、智能家居如雨后春筍般層出不窮,廣受消費者追捧。在近期召開的全國十四屆人民代表大會第三次會議上,李強總理所作的《政府工作報告》中提到:要大力發展智能網聯新能源汽車、人工智能手機和電腦、智能機器人等新一代智能終端以及智能制造裝備,同時也對具身智能、6G等未來產業明確了發展方向。這充分表明,智能產業的發展不僅是順應了時代的潮流,更是國家層面重點推動的方向,其發展前景廣闊,潛力巨大。 智能是服務于人的智能,但人不可過分依賴。國家市場監管總局前述負責人認為,此次標準的發布將引導養老機器人制造商精準聚焦老年人在日常生活、健康護理、心理健康等各個方面的需求和特征,進行養老機器人產品的設計開發,進一步增強老年人融入社會的能力,造福全球銀發群體。從這一角度看,智能產品的開發需從“用戶思維”出發,深入了解不同群體的具體需求,針對性地設計產品性能,最終讓用戶真正從中受益。但以養老機器人為例,它能夠一定程度上幫助老年人解決生活中的實際問題,然而它也僅僅起到一個輔佐的作用,不能完全替代子女照看,也不能給老人帶來家人團圓的“情緒價值”。同時,在涉及專業領域的建議例如醫療健康方面,機器人提出的意見建議還是需要向專業人士求證后方可采納。 智能不能任其發展,需要強有力的監管。在全國人代會開幕前,全國人大代表、小米集團創始人雷軍向大會提交關于加強“AI換臉擬聲”違法侵權重災區治理的建議。目前人工智能已經滲透千行百業,為社會帶來巨大價值的同時,也有部分智能手段被有心之人利用,成為違法侵權行為的“幫兇”,例如,有些詐騙犯就是利用AI技術,制作虛假視頻,進行電信詐騙。因此對智能的發展必須監管到位、引導到位、宣傳到位。此次中國牽頭制定的世界首個養老機器人國際標準,也是為了規范其設計、制造、測試等各環節標準,提升產品質量水平,確保智能產品在安全、可靠的軌道上發展。 對于人工智能,我們應秉持理性、客觀的態度,不抵制、不排斥但也不過分依賴,辯證地看待,合理地利用,讓人工智能真正成為推動人類社會進步發展的有力助手。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