數據共享展開數字化轉型新圖景
2月18日,國家數據局舉行新聞發布會,介紹公共數據開發利用最新情況。相關負責人介紹,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將于3月1日上線試運行。 供需結合,打通數據資源供給的“最后一公里”。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的上線,標志著我國在數據資源供需對接方面邁出了重要一步。長期以來,公共數據的供給與需求之間存在嚴重的信息不對稱問題:政府部門掌握大量數據資源,但缺乏有效地開放渠道;企業和公眾對數據有強烈需求,卻難以找到合適的獲取途徑。登記平臺的上線,正是為了解決這一問題。通過平臺,用數單位可以便捷地查找數據資源,甚至發布數據需求,從而實現供需的高效匹配。這種機制不僅降低了全社會的數據使用成本,也為數據資源的市場化配置提供了重要支撐。未來,隨著平臺的不斷完善,數據資源的流動將更加順暢,數據驅動的創新和應用也將迎來更廣闊的空間。 公私結合,找到數據開放與隱私保護的“平衡點”。公共數據的開放共享是一把“雙刃劍”。一方面,數據的開放能夠釋放巨大的經濟和社會價值,推動數字經濟的發展;另一方面,數據的濫用也可能侵犯個人隱私,甚至引發嚴重的數據安全問題。因此,在推動公共數據開放的同時,必須高度重視隱私保護和數據安全。國家數據局在建設登記平臺時,需要明確數據開放的邊界,制定嚴格的數據使用規則,確保數據在合法、合規的前提下被使用。同時,政府還應加強對數據使用過程的監管,嚴厲打擊數據濫用行為。只有在“公”與“私”之間找到平衡,才能真正實現數據資源的可持續利用。 管用結合,下好高效協同的數據治理“一盤棋”。公共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離不開高效的數據治理體系。國家數據局提出,今年的目標是構建職責明確、分工負責、運轉有序的全國公共數據資源登記體系。這一目標的實現,需要政府、企業和社會各界的共同努力。首先,政府需要明確各部門在數據管理中的職責劃分,避免出現“九龍治水”的局面;其次,企業應積極參與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探索數據價值釋放的新模式;最后,公眾也應提高數據素養,增強對數據資源的認知和使用能力。政府、企業、公眾共建共治共享,多方協同,才能構建起一個高效、透明、安全的數據治理體系,為數字經濟的發展提供堅實支撐。 國家公共數據資源登記平臺的上線是我國數據資源管理的一項重大突破。通過解決供需對接問題、平衡開放與隱私保護、構建高效治理體系,這一平臺將為數據資源的開發利用注入新動能,助力我國數字經濟邁向更高水平。期待未來,數據資源能夠像水、電一樣,成為全社會共享的基礎設施,為經濟社會的數字化轉型提供源源不斷的動力。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