光影為媒 解碼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新范式 ☆
當銀幕上的光影流轉與現實世界的山河畫卷相互映照,“跟著電影游中國”活動正悄然開啟一場文化傳播的范式革命。這項以春節檔電影全球熱映為契機、以過境免簽政策優化為支撐的創新實踐,正在通過“電影+”的多元融合,構建起立體化的國際傳播體系,在文化解碼與市場激活之間架起跨越時空的橋梁。 影像敘事重構文旅消費新圖景。電影作為最具穿透力的視覺語言,正在重塑國際游客對中國旅游目的地的認知坐標。《臥虎藏龍》中徽派建筑群,讓安徽宏村從江南秘境躍升為全球影迷的打卡圣地;《非誠勿擾》里的西溪濕地,推動杭州入境游訂單量激增45%;《長津湖》熱映后,丹東抗美援朝紀念館單日接待量突破歷史峰值……電影與旅游的深度融合正在突破傳統營銷的邊界,生動呈現了電影藝術對旅游目的地的賦能效應。影視旅游的下一階段需從“自然生長”轉向“精密設計”,通過數字基建重構空間敘事,借助產品創新延長消費鏈條,運用預警機制平衡發展與保護,最終形成“電影創作—文旅轉化—文化再生產”的螺旋上升生態。當取景地不再是被動的空間容器,而成為能持續輸出文化能量的活性場域,中國故事的國際傳播才能真正突破“打卡式觀光”,進階為“沉浸式對話”。 銀幕美學演繹文明對話新語法。中國電影正以獨特的視覺美學重構國際傳播的話語體系。《流浪地球》系列用重工業美學包裝人類命運共同體理念,讓"飽和式救援"成為國際影迷討論的熱詞;《哪吒之魔童降世》將傳統水墨與3D技術融合,其“我命由我不由天”的精神內核引發全球Z世代共鳴。中國故事不再是默默傾聽的小透明,而是擁有了自己的響亮話筒,主動向世界傳遞著東方的價值觀和深邃的哲學思想,讓全球觀眾都能真切領略到中國文化那獨特迷人的魅力與深厚內涵,深深感受到中華文化的博大精深。當文化表達突破符號堆砌,轉向價值共鳴時,便能實現從文化展示到文明對話的質變。 產業協同激活市場生態新動能。在活動的推動下,電影企業和旅游企業積極創新合作模式,深入挖掘中國電影的文旅價值,推出了一系列電影主題旅游精品線路。結合《芳華》的拍攝地,海南推出了“青春記憶之旅”,讓游客在影片中尋找自己的青春印記;而《長城》的熱映,則帶動了北京周邊長城景區的旅游熱潮,吸引了大量海外游客前來探訪。這些電影主題旅游線路不僅豐富了旅游市場的產品供給,更推動了電影、旅游、餐飲、住宿等相關產業的融合發展,形成了良性的產業鏈生態。這種“內容生產—傳播裂變—消費轉化”的閉環,正在重構文化產業的價值鏈。通過這一模式,中國電影產業與旅游產業實現了互利共贏,共同推動了市場活力的充分釋放。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