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遺”版春節鋪展中國年幸福畫卷 ☆
今年春節是“春節”成功列入非物質文化遺產名錄后的首個春節,全國各地開展了豐富多彩的慶祝活動,共賀新春、共享歡樂。在江蘇蘇州,“水鄉年味·蘇式新春”系列活動也獨具特色,古街小巷掛滿了紅燈籠,民俗表演和手工藝展示讓人流連忘返。陜西西安,古城墻下燈火輝煌,社火表演熱鬧非凡,年味十足。各地多姿多彩的文化活動,為紅火的中國年增添了無限魅力。 在新時代背景下,傳統節日的魅力不僅在于延續千年的傳統習俗,更在于通過多元文化活動傳承民族精神、彰顯文化自信。“非遺”版春節,多姿多彩的春節活動,展示各地精彩紛呈的新春文化氣象,呈現人民群眾慶賀傳統新年的幸福畫卷,激發文化活力,培育新時代文明風尚,更好構筑中華民族共有精神家園。 傳承民族精神,激發文化自信。習近平總書記指出,“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民族的突出優勢,是我們最深厚的文化軟實力。”中華優秀傳統文化是中華文明的智慧結晶和精華所在,是中華民族的根和魂。文化傳承是一個國家、一個民族生生不息的力量源泉。春節作為中華民族最隆重的傳統佳節,蘊涵著中國人的家國情懷和價值理念,是中華文明的重要標識。在各地豐富多彩的春節活動中,傳統民俗得到了充分展現,農歷新年的獨特魅力得以傳遞給年輕一代。例如,江蘇揚州在春節期間舉辦了剪紙、書法等傳統技藝展覽,吸引了眾多市民和游客參與,感受傳統藝術的魅力;在江西婺源,開展了舞龍舞獅、祈福巡游等民俗表演,讓人們身臨其境地體驗古老文化的精髓。這些活動,既讓人們重溫傳統習俗,又激發了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創新活動形式,豐富節日內涵。在信息時代,傳統文化活動需要與時俱進,以創新的形式吸引更多人參與。各地在春節期間紛紛借助互聯網和新媒體平臺,推出了一系列富有創意的活動。例如,浙江杭州通過線上直播,讓人們足不出戶便能觀賞到精彩的燈會和表演,感受節日的熱鬧氛圍;上海則在社交媒體上推出互動游戲,將傳統年俗與現代科技相結合,增強了節日的趣味性和互動性。這樣的創新,既拓寬了傳統文化的傳播渠道,又滿足了不同群體的需求,使春節的內涵更加豐富多彩。“文化因交流而多彩,文明因互鑒而豐富。”與此同時,通過動漫、微視頻等新興媒介,傳統文化以生動有趣的形式展現,更易于被年輕人接受和喜愛,為傳統節日注入了新的活力。 加強政策扶持,營造濃厚氛圍。文化活動的繁榮離不開政府的政策支持與引導。各地政府在春節期間加大了對文化活動的扶持力度,創造了良好的社會氛圍。以北京市為例,推出了5大商圈、9條特色商街、24個大型商業設施的促消費活動,讓市民游客沉浸式感受濃濃年味,并舉辦了冰樂園、冰雪派對等活動,滿足人們多元化的節日需求。江蘇各地紛紛推出了內涵豐富、形式多樣、貼近民生的文化惠民活動、志愿服務、民俗新風展示、文化集市、非物質文化遺產展覽以及文旅推介等主題文化活動。這些活動不僅讓市民和游客感受到了傳統節日的溫馨和喜悅,還進一步弘揚了地方文化,讓這個春節變得更有意義,更加豐富多彩。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