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勢而上,開創中國制造蝶變新篇 ☆
國務院新聞辦公室1月21日舉行的“中國經濟高質量發展成效”系列新聞發布會上,2024年中國制造“成績單”新鮮出爐:2024年,我國全部工業增加值完成40.5萬億元,制造業總體規模連續15年保持全球第一。 從1952年120億元的工業增加值到2024年40.5萬億元的工業增加值,76年來,中國制造步履鏗鏘,實現了從“造不了”到“造得出”再到“造得好”的跨越式增長,繪就了一條“飛躍式”的增長曲線。面對嚴峻復雜的國內外環境,中國制造更是爬坡過坎、破浪前行,交出了一份來之不易、可圈可點的成績單。 以過硬品質打造獨一無二中國品牌。作為全世界唯一擁有聯合國產業分類中全部工業門類的國家,完善的工業體系、成熟的產業鏈條、高質的產品供給,讓我國的制造業增加值15年穩居世界首位,成為全球工業經濟增長的重要驅動力。施耐德電氣工廠三期工程在上海浦東落地投產;拜爾集團宣布投資6億元在江蘇啟東建設全新供應中心;總投資20億元的太古可口可樂(蘇州)飲料有限公司在江蘇昆山正式動工……一筆筆簽約合作、一項項投資成果,都體現了外資企業對“中國制造”品質的放心。從浙江義烏一頭連著210多萬家中國制造企業,一頭連著200多個國家和地區到山東寧津健身器材遠銷全球170多個國家和地區,中國制造更是用小商品折射國際大市場,彰顯中國“世界工廠”的地位。 以創新突破翻開欣欣向榮中國篇章。習近平總書記指出:“老是在產業鏈條的低端打拼,老是在‘微笑曲線’的底端摸爬,總是停留在附加值最低的制造環節而占領不了附加值高的研發和銷售這兩端,不會有根本出路。”中國制造要想“更上一層樓”,就必須緊跟新趨勢、激發新動能,主動出擊、轉型升級,向“智”而行、向“綠”而行。在巴黎奧運會賽事如火如荼進行之時,“Made in China”電動巴士閃現巴黎街頭,給來自全球的游客提供綠色、智能、舒適的出行服務;在新能源汽車成為當下大眾購車首選之時,我國新能源汽車年產銷量突破千萬輛級,產品出口到70多個國家和地區,成為中國制造的一張“亮麗名片”。在世界市場轉型的大潮中,中國制造以敏銳的觀察力、精準的判斷力緊抓時代機遇,造勢而起、乘勢而上。 以穩中有進擘畫來日方長中國藍圖。制造業是立國之本、興國之器、強國之基。展望未來,我國出臺一系列政策積極部署落實,推動制造業不斷向高端化、智能化、綠色化邁進。21年,中央政治局會議將發展“專精特新”中小企業視為開展補鏈強鏈專項行動重要舉措之一;23年,工業和信息化部等8部門出臺《關于加快傳統制造業轉型升級的指導意見》;24年,支持科技創新和制造業稅惠超2.5萬億元……頂層設計持續完善,各地也紛紛“出招”推進制造業高質量發展:江蘇出臺制造業貸款財政貼息政策,降低企業融資成本;浙江聚焦“415X”先進制造業集群、新興產業、未來產業等領域,啟動新一輪制造業創新中心培育;安徽印發實施《安徽省制造業優質企業成長計劃》……政策“疊加效應”之下,中國制造正不斷蝶變升級,釋放“倍增效益”。 |
